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9篇
  免费   28篇
公路运输   210篇
综合类   149篇
水路运输   107篇
铁路运输   135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81.
我司发动机机加工线目前的加工环境温度要求一直按照德国进口加工设备验收时的温度参数要求进行控制,以保证部分精加工机床的关键尺寸位置度符合要求。我们在加工中心温度敏感位置增设温度传感器,分析出温度变化对远距离定位孔位置度的影响,并将总结出的变化关系通过西门子高级编程技术,编入机床系统中,最终实现实现温度补偿功能,有效减少了机加工空调开启时间,降低电能的浪费。  相似文献   
82.
83.
84.
远程精确打击是反舰导弹攻击的必然趋势和高技术战场的主要特点。导弹攻击是打击敌水面舰船的主要手段,如何充分发挥反舰导弹的作战效能,减少不必要的浪费就成为战前制定作战方案以及实施作战指挥时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而火力分配则是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85.
基于4种不同精细化程度的车辆-轨道垂向动力学模型,利用解析方法建立了形式统一的系统相邻部件间功率流传递函数,给出了车辆一系悬挂、二系悬挂、轮轨间以及钢轨和轨枕间的振动功率流传递特性,分析模型的精细化和弹性化对于各部件间功率流传递特征的影响。以精细化程度最高的模型为研究对象,讨论车辆悬挂参数和部件惯性参数的改变对部件间功率流传递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简单模型能够较为真实地模拟车辆低频传递特性,但对中、高频传递特性的表达与复杂精细模型相差较大;位于激励源附近位置的轮对和钢轨,在其固有频率附近的振动能量往往具有较强的传播性;簧下质量的变化对轨枕至道砟的传递特性的影响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86.
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教师利用情境、协作学习环境,进行教学目标、情境、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环境设计,充分发挥学生学习计算机应用课程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相似文献   
87.
城市立交多设计为现浇箱梁匝道,这种结构线形比较简洁、美观,能够满足曲线要求。望和立交桥G匝道全长160m,分二期浇筑。现就在实际的施工中易出现的几方面问题谈一下施工经验。  相似文献   
88.
为了揭示轮轨波状表面与非稳态载荷的内在联系,利用有限元法,建立了二维弹塑性轮轨纯滚动接触计算模型,分析法向接触载荷波动值对钢轨残余应力、应变和变形的影响。模型中材料本构采用考虑棘轮效应的Jiang-Sehitoglu模型,非稳态仅考虑法向接触载荷的简谐变化,用弹塑性无限半空间表面上重复移动赫兹法向压力分布模拟反复纯滚动接触过程。发现非稳态法向接触载荷作用下产生同样波长的波状接触表面;随滚动次数的增加,残余应力增大,但很快趋于稳定,而残余应变也增大,但增大速率衰减;载荷波动值越大,波谷和波峰处的纵向残余应力越大,波谷处的轴向残余应力、残余剪应变和表面纵向位移越大,而波峰处的轴向残余应力、残余剪应变和表面纵向位移越小,波深越大。  相似文献   
89.
课题组根据2004年度项目工作要点:在建立轮对和钢轨处于刚性约束条件下的运动方程和轮轨接触界面的滑动方程、建立二维弹塑性滚动接触理论模型、轮轨二维非稳态滚动接触条件下材料棘轮效应对轮轨滚动接触参与应力应变分析、二维滚动接触条件下滚滑温度分析计算、二维滚动接触条件下粗糙度和水膜对轮轨滚动接触影响分析等方面开展了研究。同时,  相似文献   
90.
基于伽辽金变分原理,利用有限元方法,建立了轮轨摩擦耦合热弹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分析了轮轨摩擦热与钢轨接触区热膨胀位移、摩擦温度、应变和应力的关系。模型中温度场和位移场由耦合方程同时求解,但没有考虑惯性项和材料阻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耦合求解的温度场和位移场与非耦合求解的温度场和位移场的计算结果一致,钢轨表面各点滑动位移的方向与车轮滑动方向一致,垂向位移方向先负后正;钢轨表面各节点进入接触区后,温度快速上升,但高温持续时间短;在滑动方向上,钢轨接触点先受压应变后受拉应变作用,垂向受拉应变作用,滑动方向压应力明显高于垂向压应力,钢轨接触斑前后节点滑动方向应变符号相反;垂向高正应变区主要集中分布在接触斑后半轴上,最大剪应变与剪应力区在接触表层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