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28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1篇
  2019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基于驾驶员认知特性的汉字指路标志字高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标志视认过程分析为基础,基于驾驶员认知特性推导了汉字指路标志字高模型,通过大量特殊设计的室内模拟试验和室外实际驾驶试验,以当前我国驾驶员认知特点和交通环境特点为基础,确定了模型中的关键参数。经实车试验验证,该模型符合中国驾驶员对汉字标志的认知习惯,模型计算结果与实车试验结果具有较高吻合性。  相似文献   
12.
公路交通行业由传统产业向现代服务型行业转变的背景下,有必要开展满意度调查工作,全面了解用户对公路交通服务的满意状况。文章针对公路交通服务的特点,建立了具有层次化结构的用户满意度评价指标体系,包含建设、管理和养护三大领域,并提出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用户满意度评价模型。在北京市首次开展的公路交通服务用户满意度调查结果表明:应用该评价模型获得的满意度总体评分为3.46,满意程度介于基本满意和比较满意之间;满意度评分相对较低的指标应作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高速公路事故类型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事故类型预测模型的作用和原理.利用收集到的高速公路数据,建立了基于多分变量逻辑回归的高速公路事故类型预测模型,分析结论表明对事故类型影响较大的变量有城市-乡村变量、大小车速度差和大车比例变量,并对事故类型预测模型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驾驶员完成一次出行任务时对指路标志信息选取的心理行为特征,采用系统分析方法,系统分析了路网条件下指路标志的特点和驾驶员的行为特点,提出了路网条件下指路标志信息的分类、发布原则和设置等基本要求。按照标志信息的重要程度和记忆规律将指路信息分为三级分类原则,并提出指路标志应系统、连贯、一致的发布原则。对于交叉口指路标志系统,首次提出了"提前预告、到达指引、过后确认"的三级分类及发布体系。并以北京市周边三条典型公路为例进行了实地验证。  相似文献   
15.
良好设计的桥梁护栏系统是保障桥梁路段交通安全的重要设施,为了对山区公路桥梁护栏的安全性能进行评估,本文在对山区公路桥梁护栏设置情况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可能导致事故的桥梁护栏安全隐患进行分解,确定了评价指标,通过模糊综合评价法建立了桥梁护栏安全评估的层次分析模型,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问卷调查计算出桥梁护栏安全评估各项评价指标的分值,据此选择重要的安全隐患,为后续研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公路施工区限速值大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实地观测数据采用正交试验方法对施工区微观仿真模型进行了标定,接着对不同交通量与车辆组成条件下速度标准差随限速值的大小变化进行了仿真,并建立了两者之间的模型,研究表明施工区段相对上游非施工区段速度减小30 km/h能使速度标准差达到最小并能兼顾通行能力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自适应巡航(ACC)和协同式自适应巡航(CACC)等自动驾驶技术正逐渐进入市场,未来一段时间内道路交通流将由人工驾驶车辆与不同等级、不同形式的自动驾驶车辆混合构成。为分析ACC和CACC对交通流的影响,利用实测交通数据NGSim建立人工驾驶车辆跟驰模型,并在综合已有ACC和CACC模型的基础上,提出基于安全间距的自动驾驶跟驰行为模型,进而得出不同ACC,CACC车辆渗透率下交通流的基本图模型。研究结果表明:自动驾驶可以提升交通容量;与ACC车辆比例ra相比,CACC车辆比例rc对交通容量的影响更为显著;当rc>0.5时,饱和流量快速增加,当rc=1时,饱和流量约为纯人工驾驶时的2倍。进一步,通过仿真考察车辆在车队中的跟驰响应和交通流在瓶颈处的运行情况。研究结果表明:自动驾驶改善了交通流的动态特性,对存在跟驰关系的连续车流来说,自动驾驶使得后车可以更加及时地响应前车的行为,车流会在更短的时间内进入稳态;在交通瓶颈处,自动驾驶降低了拥堵程度,提高了阻塞发生的临界流量。总体来看,自动驾驶对交通流静态和动态性能均有所提升,特别是在协同式自动驾驶场景下,车辆行为更加协调一致,交通流表现出良好的抗扰性,进一步验证了车路协同对自动驾驶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针对我国公路交通事故连年上升、事故死亡人数居高不下的情况,采用专家调查的方法,分析了影响中国公路交通安全形势的宏观和微观因素及每一因素的影响权重,并找出了影响最为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新型汽车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侯德藻  刘刚  高锋  李克强  连小珉 《汽车工程》2005,27(2):186-190,199
针对现有模型的不足,以驾驶员车间距保持目的假设为基础建立了一种新型汽车主动避撞安全距离模型,通过驾驶员试验获得了反映驾驶员驾驶特点的模型参数。经仿真及试验对比,该模型计算结果体现了驾驶员的驾驶特点,能够适用于多种交通状况,满足了汽车主动避撞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智能交通系统中的汽车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阐述了汽车上所采用的一些现代先进技术,介绍了车辆自动避撞及智能汽车、车载实时动态智能导航技术、车载通讯等内容。并结合中国国情探讨了这些技术在中国的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