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75篇
综合类   34篇
水路运输   56篇
铁路运输   42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1.
结合ABAQUS有限元软件, 分析了基于牵引力-分离法则的三维黏结单元本构模型与参数; 通过对单一黏结单元施加位移荷载, 对比了不同初始损伤与完全失效准则组合下, 加载过程中单元应力、位移和应变能的理论计算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 以验证黏结单元的可靠性; 将黏结单元布设在开裂基层上方沥青面层可能发生反射开裂的部位, 应用黏聚区模型模拟裂缝的发展过程, 研究了黏结单元参数和面层厚度对裂缝扩展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 当黏结层刚度由40GN·m-3下降到20GN·m-3时, 单侧荷载与对称荷载作用下黏结层中分离位移的比值由1.52增大到13.52, 单侧荷载作用下黏结层中剪切位移与张开位移的比值由1.52增大到11.32, 说明当潜在裂缝扩展区刚度降低时, 沥青层易于产生Ⅱ型剪切裂缝; 在交通荷载作用下, 沥青面层损伤开裂的路径为首先沥青面层底部发生损伤并向上发展, 随后路表轮载作用处附近发生损伤并向下发展, 在损伤贯穿沥青面层后, 潜在裂缝扩展区刚度的继续下降将使损伤沿道路横向继续扩展; 在面层厚度以2cm的梯度由16cm增加到22cm的过程中, 黏结层中分离位移分别降低了32.31%、15.22%、9.63%, 剪切位移与张开位移的比值由3.24降低到1.10, 说明增加面层厚度能有效延缓反射裂缝的扩展, 但此延缓效果随着面层厚度的增加而减弱, 并且使得面层反射开裂类型由Ⅱ型剪切型开裂逐渐趋于Ⅰ、Ⅱ型混合模式开裂。   相似文献   
212.
为研究环境因素对船舶交通事故的影响,采用贝叶斯定理建立船舶交通事故概率模型,采集洋山深水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案例分析和模型验证。结果表明:风力超过15 kn,发生船舶交通事故的概率将增加到无条件事故概率的13倍;流速为最高流速的1/2时,发生船舶交通事故的概率将增至无条件概率的33%,验证了船舶交通事故概率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13.
为分析某水域船舶流特征和运行规律,量化研究船舶流到港规律,为港口营运和船舶交通管理(vessel traffic services, VTS)提供数据支持,以洋山港水域2020年66 d内连续的1387条VTS实测船舶流记录数据为统计样本,基于矩估计理论的K-S检验和χ2检验,从拟合最优的角度对船舶到港情况进行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洋山港水域VTS报告的船舶在8、9月的船舶流样本服从正态分布,7月船舶流样本不服从泊松分布和正态分布,证明船舶流的分布特征随环境和时间因素变化显著,仅采用泊松分布或正态分布并不能全面描述水域交通流特征。相关研究结论可为船舶流特征分析、通航调度等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14.
为了研究喷水推进船航速及运动姿态对推进特性的影响,采用CFD方法,对不同航速和姿态下的一艘喷水推进三体船进行自航计算.研究发现,在不考虑姿态的变化时,随着喷水推进装置转速的提高,航速提高,喷水推进装置导叶通道内贴近吸力面一侧流动分离减轻,推进性能提高.当航速和转速不变,仅改变运动姿态时,随着艏倾的增大,喷水推进装置入口...  相似文献   
215.
何贞俊  王斌  邢方亮  刘超 《水运工程》2017,(12):159-164
针对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横向流速超标问题,分析多种导流建筑物削弱口门区回流的机理,提出运用排桩调整水流流态的技术,并将排桩的概念进行延拓,涵盖以往多种导流建筑形式。结合物理模型试验,将排桩技术运用于大藤峡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改善中。成果表明:采用LD为1.0的排桩整流能降低口门区回流流速。  相似文献   
216.
通过三维运动仿真校核不同的开合机构在客车前围检修门上的运动轨迹,为开合机构的设计选型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在缩短设计周期的同时,提升设计的精细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