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公路运输   98篇
综合类   28篇
水路运输   11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5 毫秒
71.
针对工程优化中,由于资源的限制最优解通常处于约束边界附近,而现有的约束优化算法侧重于约束机制处理而很少在约束边界附近的搜索问题,本文中提出两步式约束粒子群优化算法:第一步采用基于惩罚函数的粒子群算法寻优,采用速度重置指针避免寻优陷入停滞;第二步采用子集约束边界缩减方程获取约束边界信息,使用序列二次规划进行边界局部搜索,最后对比两步的结果以较优值作为全局最优解。考虑侧面碰撞和顶压溃两种工况,采用提出的改进算法对某款燃料电池汽车车身结构进行轻量优化,在保证结构碰撞安全性的前提下,部分板件的轻量效果达10. 92%。  相似文献   
72.
淮北市长山路斜拉桥为独塔双索面斜拉结构,结合桥位处的限制条件,在结构设计方法有所创新:采和哑铃形钢管混凝土组合截柱作为斜拉桥的索塔,主梁为滞有错台的预应力混凝土板式边主梁截面,并应用支架法进行梁部结构施工。最后还介绍了相应的结构计算模型与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3.
长期以来,三维 GIS 等相关技术与工程设计的结合并不紧密,工程设计人员经常利用部分商业组件自主研发三维系统,费时费力。随着三维 GIS 技术的进步,目前商用三维 GIS 软件已经能够基本满足工程设计的一些需求。利用商业三维 GIS,使用道路工程的设计数据,讨论分析了快速重现三维道路的方法和技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铸钢节点以其拓扑形状适应性强、受力性能好、施工方便等特点,适用于轻型管状结构桥梁.轻型桥梁中的铸钢节点按其连接作用类型可分为:铸钢交汇节点、铸钢支点以及钢-混结合面的铸钢齿状节点等.结合铸钢节点在轻型桥梁结构中的应用优势,介绍其在桥梁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桥梁铸钢节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75.
刘华  宋冰  刘钊 《公路》2012,(6):63-66
澧水特大桥桥位区为典型喀斯特地貌特征,基底存在大量溶洞,基岩破碎、裂隙发育,张家界岸索塔基底的不良地质采用人工开挖溶洞回填混凝土结合钻孔帷幕注浆法进行加固处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76.
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及预测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苏通大桥连续刚构所用高强混凝土的收缩徐变试验,以及其他几组不同强度等级的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试验,探讨了目前常用收缩徐变模型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适用性。试验结果表明,高强混凝土的徐变系数一般低于常用的徐变模型预测值;而现桥规采用的CEB-FIP90收缩模型有低估高强混凝土收缩发展的危险,并且,随着混凝土抗压强度的提高,预测精度有降低的趋势。针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特点,提出了考虑混凝土强度因素的修正收缩、徐变模型。最后运用B3变异系数法比较了这几种模型预测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的精度,比较结果表明,修正收缩、徐变模型对高强混凝土收缩徐变预测的精度相对于现有模型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77.
为研究节段预制拼装箱梁在正常使用阶段和施工状态下的结构行为,结合南京长江第四大桥开展了一孔48 m跨径该类箱梁的足尺模型试验。首先模拟正常使用荷载工况,测试试验梁的主要静力反应,然后模拟在张拉一部分预应力束的梁上通行运梁车的工况,测试试验梁的应力状况,并采用ANSYS建立试验梁实体有限元模型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正常使用阶段,节段预制拼装桥梁的整体性较好,键齿接缝两侧基本没有相对滑移,加载、卸载后梁体残余变形较小,力学行为基本符合平截面假定;在梁上运梁工况下,实测梁体下缘压应力约为6 MPa,距消压状态还有一定的安全储备。  相似文献   
78.
智能预应力系统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友生  刘钊  曹三鹏 《公路》2005,(4):24-28
智能结构是综合一系列前沿科学与高新技术于一体的新型结构,是当今世界工程结构领域研究热点之一。本文针对土木工程智能结构中的智能预应力系统进行初步的探索,指出其关键共性技术问题和核心技术,提出智能锚具的设计模型,还提到深入研究将面临的困难与问题,在引用一些工程实例后提出一点思考,最后预想了智能预应力系统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79.
80.
刘钊 《国外桥梁》2001,(3):22-26
提出了2种检算尼尔林-洛泽(斜吊杆系杆拱)钢桥的拱肋极限强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