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24篇
综合类   12篇
水路运输   8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新建邯黄铁路东张寨跨青兰高速公路特大桥连续梁悬灌浇注施工是质量和安全控制的难点,通过加强施工组织机构、人身安全措施、大型机械施工管理等环节的安全施工措施,保证了施工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2.
李小山  傅军 《中外公路》2012,(3):100-103
首先基于沥青稳定基层变形特性的分析,提出较简单的单轴静态压缩蠕变试验能较好地完成其变形测试;然后选取典型路面结构参数,通过弹性层状体系分析程序BISAR3.0计算沥青稳定基层内部压应力的分布。结果表明:确定蠕变试验合理的加载应力中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为面层厚度与轴载大小;然后再以Shell平均应力系数理论,分析不同面层厚度和轴载情况下沥青稳定基层的平均应力,确定出合理的蠕变试验应力水平值;最后通过室内蠕变试验的结果分析进行验证,表明对于沥青稳定基层材料进行的单轴蠕变试验采用0.1~0.5MPa的应力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3.
为了分析尿素选择性催化还原(SCR)转化器中还原剂的转化过程,开发了2种诊断技术:一种用于测量氨(NH3),另一种用于测量包括未参与反应的尿素和异氰酸在内的还原剂总量。这些技术适用于测量SCR转化器入口及内部的还原剂形态。揭示了尿素→NH3的转化率,以及催化转化器入口的还原剂分布,同时也分析了催化转化器内部的尿素→NH3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24.
SBS改性沥青动态剪切流变性能评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以旋转流变仪对SBS、SBS-g-M接枝物共混改性沥青的粘弹性动态力学性能进行研究,考察了不同改性剂用量对改性沥青高温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与常规SBS改性沥青相比,SBS-g-M的加入显著提高了改性沥青的复合模量、降低了其损耗因子,而且随着改性剂用量的增加,改性沥青的高温性能随之提高、温度敏感性显著减弱。同时,以荧光显微照片对比研究了SBS、SBS-g-M接枝物改性沥青分散性能的差别,结果表明SBS-g-M聚合物相在改性沥青中分散更细,更均匀。  相似文献   
25.
6月25日,由潍柴动力全程支持的“绿色家园·拉响绿色旋律”陈军二胡独奏音乐会在国家大剧院举行。于海、谭晶等国内外知名的音乐艺术家作为特约嘉宾出席并演出。在这场以绿色家园为主题的音乐会里,陈军通过《绿色记忆》、《绿色动力》和《绿色家园》三大音乐主题,使用中国传统民族乐器二胡这一载体,以动人的旋律呼吁大家关注环境,保护环境。  相似文献   
26.
27.
概述了日本开展一级制动控制ATC研究的经历,现已采用的一级制动控制ATC的特点及实际应用系统例,今后行将采用的一级制动控制ATC的地面设备和车载设备的构成及其设计要点等。  相似文献   
28.
为满足司机室的特殊承载及冲击要求,文章以某蓄电池工程车为研究对象,介绍了司机室钢结构的设计特点,并根据设计模型进行静强度及碰撞冲击的有限元仿真计算。计算结果表明,司机室钢结构的静强度和抗冲击能力均满足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29.
最初的惊喜     
在我荡漾着浓浓大海气息的书柜里,珍藏着一本<城市公共交通>杂志,杂志上面刊登我的一篇题为:"某部汽车连连续28年行车安全无事故"的稿件.  相似文献   
30.
本论文重点对铁路轨道的刚度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并对轨道容许变形量、轨道部件容许应力之间的关系,行车舒适性和维修工作量之间的关系,结合其中的情况,提出了能够确定铁路轨道刚度的方法:钢轨允许应力法、轨道允许变形法以及临界速度法三种方法,并且对三种方法的推导过程和原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且说明了在高铁中不适合使用允许应力法的情况。目前我国的铁路多为有碴轨道,因此也要借鉴国外有碴轨道铺设丰富的经验,并且结合我国铁路的实际情况,与此同时,我国的技术人员也要不断优化确定方法,提高列车行驶的舒适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