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55篇
综合类   30篇
水路运输   43篇
铁路运输   28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商国华  万德鸿 《摩托车》2001,(11):20-20
21世纪石油资源将面临枯竭,依靠石油资源而生存的汽车、摩托车等都将要失去生存的空间。各生产厂纷纷开发和上市了各种电动车辆。但由于电池技术尚未达到突破性进展,纯电池汽车、摩托车等还不能进行真正实用意义的普及。各生产厂家正在积极开发混合动力源车辆。现混合动力源车已遍布各种车型,如混合动力源轿车,混合动力源载货车,混合动力源大客车.以及混合动力源摩托车、电动自行车等。这些车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以二次电池和电驱动与原动力源进行混合,共同驱动车辆。从二次电池来看,现已集中到了镍氢电池、锂电池及电容器与电子回路共同作用的电容电池(ECS)三种电池上。此外金属空气电池中的锌空气电池也是较有希望的一种。  相似文献   
83.
84.
85.
从理论上讲,可燃混合气越稀,K值越大,其热效率n越高,汽油机的经济性和排放性也都得到较大的16后,由于燃烧速度过慢,爆燃增加,反而使汽油机指示功减少,油耗上升,针对此种情况,常采取措施,在火花塞附近配以较浓混合气,使燃烧室内的混合气从浓到稀有规律地分层,从而使稀混合气能正常点火和燃烧。  相似文献   
86.
一九八三年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定于一九八三年十月二十五日至三十一日在上海举行。这是在成功地举办一九八一年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的基础上,由上海市造船工程学会和英国海事出版集团联合举办的国际造船海事界又一次盛会.根据中外双方组织者达成的协议,一九八三年国际海事技术学术会议和展览会的宗旨是:通  相似文献   
87.
本文介绍某工程钻孔灌注桩的试桩中,采用桩底预埋钢丝法测定桩底沉降,并按惯用办法同时测定桩顶沉降,通过测得的桩顶及桩底两条P—S(荷载—沉降)曲线,较易计算出桩侧土的极限摩阻力和桩底土的极限支承力,解决了过去单靠一条桩顶P—S曲线,难以将这两种力划分开的问题。这种采用钢丝以测定桩底沉降划分桩侧土的极限摩阻力和桩底土的极限支承力的新方法,直观简易,它将给试桩测定、研究与分析工作开创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8.
高速铁路线路平面设计标准应用分析研究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研究目的:线路平面设计标准决定了列车运行速度及舒适度水平,并影响项目建设的成本.通过对列车开行方案及V-S曲线分析研究,实现科学合理地选择平面设计标准,使其满足速度目标值、舒适度水平、沿线控制物的要求,实现线路方案技术经济合理、综合效益最优.研究结论:在有特殊技术要求和控制因素的地段,线路平面设计标准应根据建设项目的运营工况及V-S曲线研究确定.对于区间线路,应根据运营工况及V-S曲线,分析跨线列车与高速列车运营速差关系,研究确定合理的舒适度水平及相应的超高值,据此选择合理的平面设计标准;对于车站两端线路,还应分析曲线与站中心的距离关系及进出站列车与高速列车的速差关系,确定合理的舒适度水平及相应的超高值,据此选择相匹配的平面设计标准.  相似文献   
89.
本文从实际应用的角度出发,针对缸套测量中的实际问题,提出了几种较为实用的缸套周长测量和圆度评定的算法。  相似文献   
90.
为提高纯电动汽车两挡自动变速器(AMT)的换挡平顺性,针对一款电动汽车无离合器两挡AMT进行详细的换挡过程动力学分析,采用线性二次型调节器(LQR)最优控制算法确定同步阶段的最优换挡力,进行换挡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换挡时间增幅不大的前提下,变速器输出轴转速波动峰值较未优化时降低了48.4%,基于LQR的换挡力最优控制能够有效降低换挡冲击,改善换挡品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