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8篇
综合类   7篇
水路运输   5篇
铁路运输   19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1.
本文介绍了认知偏差的含义和认知偏差效应,分析了顾客购车的三个心理时期(朦胧期、动念期、波动期),通过查阅资料和实地考察提出了相应措施:朦胧期采用首因效应,给客户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动念期采用晕轮效应,引导顾客的购买心理;波动期采用近因效应,在顾客看完车后,加深顾客最终印象,以此达到售车目的。最后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认知偏差法在购车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对于从事汽车销售类的工作人员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2.
针对SS4改进型电力机车整流元件烧损问题,结合机车电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3.
建立线控转向系统车辆侧向干扰下的非线性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侧向干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采用PID控制的侧向稳定性控制效果,并采用模糊PID控制对转向电机主动控制。结果表明,线控转向系统中采用模糊PID控制实时整定PID控制参数,可有效提高各种侧向干扰下的整车侧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24.
基于模糊PID控制的线控转向系统侧向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建立线控转向系统车辆侧向干扰下的非线性三自由度整车动力学模型,研究侧向干扰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采用PID控制的侧向稳定性控制效果,并采用模糊PID控制对转向电机主动控制。结果表明,线控转向系统中采用模糊PID控制实时整定PID控制参数,可有效提高各种侧向干扰下的整车侧向稳定性。  相似文献   
25.
以某船厂所使用的A型吊耳为例,使用有限元法对吊耳进行工作平面内180°范围的受力分析,得到吊耳的极限载荷,对吊耳结构进行优化;以某分段吊装为例,采用有限元法分析吊耳和分段的强度;结果表明,当吊耳过大时,分段本身应力集中明显,安全性降低;目前使用的吊耳存在一定的优化余地;在吊装重要的大型分段前有必要对整个分段进行受力分析。  相似文献   
26.
高速公路变通量预测对于高速公路建设和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针对传统预测方法准确性低、预测时间长等问题,建立了遗传过程神经元网络优化模型,该模型既利用遗传算法全局搜索、快速收敛的优点,又利用过程神经元网络非线性描述、自学习自适应的优点,并以实际道路为例进行计算机仿真,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提高交通量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27.
能源短缺和环保问题促使人们开发低污染的替代能源汽车,燃料电池汽车作为一种可行方案已成为目前汽车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从能量转换方式和系统结构来看,燃料电池轿车动力系统同传统内燃机汽车有着本质的区别,其动态特性也有着完全不同的内容。现代控制理论认为建立系统动态数  相似文献   
28.
众所周知,轨道交通信号必须遵守的一个重要原则就是故障导向安全,也就是当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内部发生故障时自动处于安全状态.如何理解这个安全状态,本文就此发表一些看法. 1 安全确认型故障安全原则 早在1825年,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的新斯托克顿到达林顿的铁路,为了防止后续列车与在车站内停车的列车发生冲突,在夜间,有列车在站内停车时,用车站窗口点亮的蜡烛作为停车信号,表示站内有车,后续列车不能再进站;以烛光熄灭作为允许运行信号,表示站内没有车,后续列车可以进站.  相似文献   
29.
以宁波邱隘动车所为例,对影响上盖物业开发的条件进行分析,提出上盖物业开发规划设计的要点.根据邱隘动车所上盖物业开发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预留盖板、预留基础和远期拆改3个开发分期实施策略,并分别进行了效益分析和方案评价.通过方案比选,推荐采用远期拆改方案.  相似文献   
30.
文章针对轻轨车辆配套变流器的预布线设计进行研究:首先使用三维辅助设计软件Pro/E模拟预布线;然后对模拟布线进行工程实例化修改,设计预布线板;最后介绍预布线技术成果在工位制节拍化生产模式下的应用实施,从减轻工人劳动强度、提高劳动效率和产品质量、促进企业精益生产水平提升等方面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