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41篇
水路运输   25篇
铁路运输   1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为改善高铁与轨道交通换乘协调,管理者通常根据换乘系统运行现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而主动识别换乘系统产生变化的因果关系,量化旅客换乘活动对衔接协调性的干扰程度,可以解决目前管理的被动性和滞后性。由于影响和表征换乘系统状态的对象均为旅客,故从人因的视角选取相关评价指标,获取高铁换乘轨道交通乘客感知数据。引入生态环境领域的DPSIR模型构建换乘系统协调性评价的结构方程模型,利用偏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参数估计,研究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以及响应之间的交互关系,分析各影响因素对换乘系统的作用效应并对其进行矩阵分类。研究结果表明:DPSIR模型适用于高铁换乘轨道交通衔接协调性的因果变化描述,各项验证性指标和路径假设均满足要求,模型具有较好的预测效果;驱动力、压力共同作用于换乘系统,导致其状态发生改变,进而影响换乘协调,但响应对协调性具有一定的改善效果;处于不协调和极不协调区域的指标均为压力型,提高换乘协调的关键在于缓解压力。上述研究结果为改善换乘协调,提高乘客换乘体验,进一步增加轨道交通换乘吸引力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2.
服务质量中乘客感知的获取和满足是提高城市轨道交通吸引力的重要依据,评价过程的科学性与结果的准确性将对优化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管理产生关键影响。为解决城市轨道交通服务质量主要依靠问卷调查,无法全面反映乘客真实心理感知的问题,以社交网络评论数据为切入点,运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进行量化研究。首先,通过网络爬虫技术对社交网络中相关评论数据进行采集,针对文本预处理结果,运用基于情感词典构建与量级划分的分析方法,识别语料情感极性和强度。然后,建立基于K-Means文本聚类算法的轨道交通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将乘客需求与服务要素转化为评价指标,应用TF-IDF法,结合文本特征评估指标重要度,计算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得分。最后,选取微博平台中重庆轨道交通评论语料为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重庆轨道交通服务质量综合评价分值为4.383,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运营服务提升空间较大;乘客对检票智能及人员服务方面满意度最高,车厢温度情感得分最低;影响服务质量最重要的因素为乘车安全(7.850%),其次分别是票价经济(7.524%)、购票便捷(7.212%)和检票智能(7.139%)。相较现有方...  相似文献   
63.
陈坚 《上海汽车》2005,(7):6-8,17
从企业的实际运作出发,设计了一种以合理的库存为有限缓冲,实现在具有装配和机加工工序的汽车发动机厂内,将MRPⅡ/JIT的思维及控制方法互补应用于制定各阶段生产计划和物料拉动计划。  相似文献   
64.
为研究车辆在多车道分流区的跟驰换道行为,将强制性换道划分为激进型和保守型.在考虑驾驶员换道需求与空间位置关系的基础上,量化两种强制性换道行为的转换条件,并给出车辆强制性换道规则;对跟驰模型中的减速度参数进行优化,建立多车道下分流车辆的跟驰换道模型;采用实际数据标定模型中关键参数,并验证模型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分流车辆的横向空间分布对交通流的干扰具有显著性影响;当分流车辆集中在最左侧车道时,中间2车道的运行速度波动明显,折减量最大时达到51.4%,恢复稳定所需时间更多;通过 4组实验场景发现,分流车辆的合理空间分布对交通流运行速度有较大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65.
为探讨不同层面居住区位对公共交通出行行为的影响,基于计划行为理论与群体动力理论,构建涵盖居住区位与心理影响因素共同作用的多水平结构方程模型.模型同时考虑个体层面与社区层面变量对出行选择的影响,利用Mplus软件标定模型参数.结果表明,不同层面变量对出行行为意向的影响存在差异.个体层面变量对行为意向的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居住区位(0.665)、主观规范(0.664)、行为态度(0.577)、知觉行为控制(0.547).社区层面变量的影响程度为:行为态度(0.736)大于居住区位(0.646).  相似文献   
66.
为解决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对驾驶安全影响过程缺少定量描述的问题,基于驾驶行为信息加工和注意分配理论,探索智能手机使用行为与驾驶可靠性的关联关系,提出7 个因果关系假设,构建涵盖视觉资源消耗、认知资源消耗、驾驶不可靠性等潜变量的智能手机使用行为影响的结构方程模型. 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驾驶人问卷调查,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视觉资源消耗(0.448)、认知资源消耗(0.256)对驾驶可靠性具有直接负向效应,信息输入、显示观看、语音通话及心理特征具有间接负向效应,其中显示观看(0.450)的效应最大.  相似文献   
67.
以高速公路收费站监控视频为背景,提出一种可自动分析和检测横杆运行状态的方法,从而判断车辆通过与否并统计车辆数。该方法的实现,首先对横杆的颜色特征和轮廓几何特征进行学习;然后对监控视频图像进行颜色和几何特征匹配以滤除非横杆区域;再对得到的疑似横杆区域进行修复;最后计算横杆的重心坐标及其运动状态以判断开闭状态。样本测试显示,新方法能有效克服视频场景中各种干扰因素的影响,提高车辆计数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8.
为解决公交出行选择行为、环保意识与出行习惯之间缺少定量分析交互作用的问题,基于计划行为理论(TPB),结合习惯驱动行为理论,构建公交出行选择行为结构方程基本模型A,增加环保意识的扩展模型B,以及涵盖环保意识和出行习惯的扩展模型C,对比分析公交出行选择行为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定量关系.最后,将模型运用于重庆市实例分析,共回收有效问卷401份.结果表明:模型C的拟合效果及解释性最好,模型B其次;环保意识、出行习惯均对公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存在影响,但影响程度低于行为意向和知觉行为控制.  相似文献   
69.
为解决已有城市公交方式选择行为模型无法定量描述心理因素对选择行为的影响,分析了计划行为理论在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的适用性.基于态度、主观规范及知觉行为控制3个心理因素变量决定公交方式出行行为意向的理论框架,构建公交方式选择行为结构方程模型.确定模型中心理因素变量对应的具体测量变量,并提出模型的求解方法和参数检验标准.最后,将模型运用于重庆和成都的实例分析中,共回收有效问卷790份.计算结果表明,3个心理因素变量对重庆和成都公交出行方式选择行为意向解释度分别为72%和66%,其中知觉行为控制因素的影响最大,且心理因素变量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关系.  相似文献   
70.
为定量分析成网运行条件下乘客在轨道交通系统内的换乘路径选择行为,在梳理乘客换乘路径选择直接与间接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引入开销系数用于描述由于列车过度拥挤导致乘客心理感受运行时间的额外增加值.提出含有惩罚系数的乘客换乘时间函数,基于乘客心理感知构建以乘车时间和换乘时间为广义费用的路径选择行为模型,并设计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将模型运用于重庆轨道交通网络实例分析中,结果表明:乘客倾向于选择换乘次数更少的路径3,较传统模型选择概率提高1.44%;同时,换乘惩罚系数对路径选择结果的影响灵敏度高于运行时间开销系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