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021篇
  免费   388篇
公路运输   1542篇
综合类   1551篇
水路运输   1481篇
铁路运输   714篇
综合运输   121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210篇
  2021年   293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87篇
  2018年   102篇
  2017年   125篇
  2016年   112篇
  2015年   232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306篇
  2012年   395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413篇
  2009年   394篇
  2008年   389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87篇
  2005年   301篇
  2004年   107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胡发宗 《隧道建设》2020,40(Z1):254-257
为解决铁路隧道在施工期污水排放对环境敏感区环境的影响,必须设置隧道污水处理站。通过现场调研多个项目实际发生的隧道污水处理站建设情况,分析研究后提出如下结论: 1)铁路隧道在施工期可实现清水、污水分流以达到减少污水排放量、控制隧道污水处理站建设规模的目的。2)在考虑隧道施工期生产污水、清水分流的工程措施和隧道衬砌、注浆堵水等工程措施对涌水的削减作用的基础上,区分不同地质情况分段确定洞身单位长度正常涌水量乘以施工未衬砌段长度及涌水变化系数的积来确定隧道污水处理站的污水处理规模。3)与隧道污水处理站设计思路配套,建议在现行概(预)算编制办法规定计费范围的基础上,将清水、污水分流的工程措施费用,污水处理站设备的安拆及摊销费用,污水处理站的运营及维护费用纳入概算。  相似文献   
992.
为分析超声行波驱动液滴运动的可行性,利用压电陶瓷的逆压电效应作为液滴运动的驱动源,提出弹性体平板的液滴驱动模型。建立压电振子和弹性体平板的有限元模型,使用COMSOL Multiphysics多物理场仿真软件得到了压电振子的结构力学模态和谐振频率。仿真结果表明,在压电陶瓷弯曲振动的前6阶模态中,只有第2阶模态为压电振子的横向振动模态,其它模态为一般结构力学模态,确定了选择压电陶瓷的第1阶共振频率作为压电陶瓷驱动液滴运动的激励频率。对压电陶瓷产生超声行波驱动液滴运动的可行性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超声行波能够驱动液滴运动,同时表明了以超声行波作为驱动来清除汽车前风挡雨滴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93.
马维良  胡巍 《船舶工程》2020,42(5):79-83
本文围绕泵、阀、轴承、密封件、紧固件等五大类船舶通用基础机电产品,对其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国内外船舶通用基础机电产品产业发展特点,提出未来产业发展建议,为国内产品自主创新与产业升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4.
郑建  田忠殿  王平  胡举喜 《船舶工程》2020,42(S1):120-122
本文介绍了吊舱推进器功率密度高、节省舱室空间的优势,指出了推进电机温升水平直接决定了吊舱推进器性能优劣。推进电机温升主要来自绕组线圈发热、推力轴承摩擦发热和支承轴承摩擦发热,并且受试验环境影响。如何求解绕组温升、推力轴承温升、支承轴承温升与试验环境关系,关系吊舱推进器试验设计成功与否。本文从推进电机发热与试验环境热交换的耦合关系建立温升数学模型,得到推进电机和试验环境的稳定温度,为合理、科学的试验环境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同时,通过2MW吊舱推进器动态加载试验对分析模型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地聚物注浆加固技术在广州机场高速公路中对沥青路面基层病害进行了处治。通过该项技术,控制了地基的不均匀沉降,提高了地基承载力,有效地解决了路面平整度降低等问题。该技术在广州机场高速公路的实践证明了地聚物注浆加固技术具有施工对行车干扰小、质量容易保证等特点,值得推广应用,亦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6.
为探究强夯砂土地基锥尖阻力分布规律,采用静力触探试验方法对22个吹填区进行试验研究。发现以下分布规律:1)强夯砂土地基下锥尖阻力在1 m深度范围内基本呈线性分布; 2)对于吹填厚度约为11 m的区域,在1~6 m范围内会出现峰值,6~10 m范围内锥尖阻力有所下降,10 m深度以下由于接近海床高程的砾砂层锥尖阻力再次增大; 3)对于吹填厚度约为6 m的区域,在1~4 m范围内锥尖阻力会达到峰值,4~6 m范围内锥尖阻力有所下降,6 m深度以下由于接近海床高程的砾砂层锥尖阻力再次增大。通过试验结果计算承载力和总沉降量,并以此检验施工参数选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97.
针对深中通道西人工岛特殊岛形,利用物理模型试验手段,验证最不利波浪作用下块体稳定性和堤顶越浪量。结果表明:入射波在内凹的岛壁弧顶迅速形成能量聚集,在岛端部外凸出转角处产生波能释放和漩涡流等复杂不利的波态;凹凸多变岛形也导致护面的扭王字块块体咬合性能减弱,多因素影响致使质量5 t设计护面块体失稳,经多次优化后,岛壁堤身段增加至8 t、端部转角特殊段须增加至14 t方能稳定;岛壁越浪规律为沿波浪入射处至端部转角段逐渐增加。将试验结果与规范公式计算结果、二维水槽断面试验结果进行对比,得到结论:受岛形影响下的稳定质量和越浪均偏大,尤其端部转角凸出的特殊区域,因此设计应给予关注,尽量遵循规范的相关规定,即"轴线向外侧拐,保证夹角大于150°以上"的要求。通过试验也再次验证了三维整体试验在稳定性、越浪量和优化设计方面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998.
三峡升船机是三峡枢纽两大通航建筑物之一,主要为客货轮和特种船舶提供快速过坝通道。船舶进出三峡升船机船厢过程中,船厢侧水体质量变化和水面波动产生的纵向倾斜力矩均由船厢对接锁定机构承担,如果船厢侧的荷载变化超过对接锁定装置的允许值,将影响船厢对接安全。建立了比尺为1∶12的三峡升船机船厢及下游引航道局部物理模型,针对3 500 t散货船开展船舶进出船厢的水力学模型试验,分析船舶吃水、船舶进出船厢的速度、水面波动与锁定机构受力间的关系。从保障三峡升船机船厢对接锁定机构安全角度,建议通过三峡升船机的3 500 t散货船进出船厢航速0.5 m/s时,船舶吃水不大于2.70 m。  相似文献   
999.
由于升船机承船厢断面系数较小,船舶进出船厢是一个复杂的三维水流与船舶运行耦合的问题,水力学问题十分复杂。需要根据船舶航行下沉量制定合理的船舶吃水控制标准和船舶航行方式,防止船舶发生触底以保障船舶航行及船厢对接安全。首先介绍了船舶进出船厢过程中船舶航行特性,分析船舶下沉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概述前人进行的理论分析和公式推导,总结相关经验公式。其次,针对船舶进出船厢这一过程,对比分析了各经验公式的计算结果。最后提出未来船舶进出升船机船厢下沉量研究工作的方向与内容。  相似文献   
1000.
水力式升船机是高坝通航建筑物的一种新形式,在国内外没有运行经验可供借鉴。为保障水力式升船机安全可靠运行,针对重要风险源风险评价的模糊性难题,通过构建水力式升船机重要风险源因子事故树,辨识水力式升船机运行风险因子及其逻辑关系,提出基于模糊理论的水力式升船机运行安全重要风险源风险分析方法。以景洪水力式升船机为例,定量分析风险因子的风险等级,对水力系统、机械系统重要风险源进行安全风险评价。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客观地评价风险,可为水力式升船机运行风险预警和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