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2篇
综合类   3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目的探讨绝经后妇女女性生理因素与腰椎、髋部骨密度的关系。方法对西安市城区281名绝经后妇女进行了女性生理因素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测定了腰椎、髋部骨密度。结果相关分析显示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活产子女数和骨密度均呈显著负相关(P<0.01),而行经年限、身高、体重及体重指数(BMI)和骨密度均呈显著正相关(P<0.01)。比较骨质疏松组、骨量减少组和骨量正常组,年龄、绝经年限、生育活产子女数等,骨质疏松组明显高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而平均每次月经持续天数、行经年限、身高、体重、BMI等,骨质疏松组明显低于骨量减少组和正常组(P<0.05)。结论西安市城区绝经后妇女的年龄、行经年限、绝经年限、生育活产子女数、身高、体重和BMI等与其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有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在户外进行停车场车位检测容易受到不同外界因素的干扰,从而造成不必要的车位信息错误,给停车场的管理和停车用户带来诸多不便。针对这类户外停车场车位检测的实际要求以及对相关车位检测技术的研究,提出以基于巨磁电阻的车位检测技术作为核心检测技术,即汽车在停放或离开车位时使得地磁场与巨磁电阻之间磁场关系发生的变化来判断车位上车辆的变化,并且配套的设计了基于巨磁电阻检测的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分别用于停车位的车位检测和车位的显示,同时通过对巨磁电阻灵敏度的调节来更加灵活和准确地进行检测。试验结果表明,相比于其他车位检测技术该车位检测技术拥有更高精度和更强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闫磊  侯斌  柳颖臣 《公路》2012,(9):74-78
为了评估服役PC桥梁正常使用状态下全预应力构件及A类构件的应力状态,利用横张增量法对钢束有效预应力的统计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有效预应力统计参数服从正态分布且KEP~N(0.97,0.09)。在此基础上,利用可靠度方法构造了抗力(应力)概率模型、恒载效应概率模型、汽车及人群荷载效应概率模型,以应力失效准则为依据给出了最小可靠指标,从而建立了服役PC桥梁应力状态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4.
杨晓滨  侯斌 《公路》2012,(8):114-118
从避免吊杆断裂破坏和增强整个结构体系对单根吊杆破坏耐受能力方面,探讨了吊杆拱桥的安全性预防设计,供同类桥梁设计借鉴和参考。为避免吊杆突然破坏,设计时应考虑吊杆及其锚固构造的可检、可修、可换,从而增强吊杆寿命和结构安全。  相似文献   
15.
侯金龙  侯斌 《公路》2005,(10):1-5
通过多年来大量的工程实践,我国公路桥梁工程的建设水平已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工程技术人员也已掌握了建造各类桥梁的关键技术。随着国家公路主干线的继续建设和完善,仍要兴建为数众多的公路桥梁,以满足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需要。但在当前公路桥梁建设的工程实践中,尚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从如何注重技术质量、提高结构耐久性的角度,阐述了见解,提出了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王昆鹏  侯斌  郭薇薇  刘高  张田 《公路》2024,(1):169-176
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是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一种典型制式,具有转弯半径小、爬坡能力强、地形适应性强等优点。车辆通过窄轨距轮对骑跨在单根轨道梁上的走行方式,使其易受轨道结构振动影响,因此,横风作用下大跨度桥上的车辆运营性能很值得关注。建立了风-跨座式单轨车辆-桥梁耦合系统动力分析模型。以某海外工程的跨座式公轨两用斜拉桥方案为对象,基于风洞试验和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了车-桥系统的气动参数,并通过风-车-桥耦合振动分析方法评估了横风作用下桥上跨座式单轨轨道交通的运营性能。研究表明:在桥梁风致振动激励下,当跨座单轨车辆通过桥梁主跨时,各项指标均显著增大,车体竖向加速度及稳定轮的响应增幅最为明显;在瞬时风速35 m/s横风作用下,桥上跨座式单轨车辆走行轮的轮重减载率均在0.8限值以内,能够满足行车要求。  相似文献   
17.
侯斌  张旭  林福宽  赵文恺 《公路》2023,(5):166-170
随着科技发展,水下机器人技术逐渐从海洋探测领域发展应用到水下结构检测领域,为解决桥梁水下结构的检测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桥梁桩基的检测和日常安全管理等均具备十分巨大的应用前景。归纳和分析了水下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要点,介绍了水下机器人在水下结构领域的检测应用现状,梳理了水下机器人在桥梁桩基检测应用过程中的关键问题。结合技术发展,对水下机器人在桥梁水下桩基检测中的应用前景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主桥塔塔高超过300 m,采用倒角矩形截面设计,风荷载效应突出。为对该桥塔气动性能进行精细分析,采用缩尺比为1∶100的分段刚性模型进行风洞测力试验,研究桥塔各段静气动力系数随风偏角的变化规律,并分析塔柱间的遮挡效应和横梁对静气动力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主塔上、中、下3段最大阻力系数为1.125,最大升力系数为1.329,塔柱间的遮挡效应在风偏角0°~20°时对阻力系数影响较大,横梁对塔柱升力系数和扭矩系数影响较大。研究成果对300 m级超高桥塔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针对超大跨度悬索桥长吊索风振突出的问题,以张靖皋长江大桥为背景,开展了超大跨度悬索桥长吊索涡振特性及其控制研究。基于嵌套网格技术,开展了2种直径长吊索涡振的数值模拟,并分析了吊索低阶与高阶涡振响应的特性。采用减振锤作为控制措施,开展了阻尼器参数设计,并通过节段模型风洞试验验证了减振装置对吊索涡振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直径的吊索在单索股和双索股情况下均可能发生涡振;不同阶次模态发生涡振的位移振幅接近,但高阶涡振的加速度幅值显著增加;考虑涡振对吊索疲劳性能的影响,采用减振锤能够有效抑制涡振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