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61篇
综合类   31篇
水路运输   17篇
铁路运输   8篇
综合运输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梁体开裂和跨中下挠在大跨预应力混凝土梁桥运营阶段普遍存在,严重影响桥梁的安全使用.从降低桥梁自重入手,将性能优异的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应用于跨中区域,提出了大跨预应力NSC-UHPC混合连续箱梁桥新体系桥梁.以红岩溪大桥为依托工程,建立了原桥及新体系桥梁的有限元模型,并从内力、应力、变形方面对两者进行比较.结果表...  相似文献   
12.
短时交通流预测是实施智能交通控制的基础和保障.针对目前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拟合交通数据的能力偏弱,以及过分依赖历史数据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回归机的短时交通流预测方法.首先构建深度学习回归机算法模型,包括受限玻尔兹曼机的显层节点输入端,受限玻尔兹曼机的若干中间层,以及径向基支持向量回归机输出端.通过实验将深度学习回归机预测方法与其他典型的短时交通流预测算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在相同的数据和计算平台下,本文提出的深度学习回归机预测方法精度更高,且预测实时性也能满足实际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拌UHPC流动改变内部纤维取向的特性,采用通道流动结合振动的方法,实现UHPC的纤维定向浇筑,并采用图像分析技术测量了纤维定向浇筑对UHPC内部纤维取向的影响,利用抗折试验和轴拉试验测量了纤维取向对UHPC抗拉性能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用于定量评估纤维取向对UHPC抗拉强度影响的指标.研究结果表明:常规浇筑下UHPC的纤维取向系数为0.487,接近0.5,纤维定向浇筑的UHPC的纤维取向系数达到了 0.731;具有纤维定向效果的UHPC开裂强度提升24%,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分别提升66%、71%;评估UHPC抗拉性能的指标计算出的强度提升约为69%左右,与实测值相近,可认为是一个可靠的用以定量评估纤维取向对UHPC抗拉强度影响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对动车组传统单车调试工艺进行了总结对比,阐述了以智能调试系统、数字化平台为基础的自动化调试原理。重点介绍了智能单车调试设备、智能端部模拟器和移动控制终端,分析了单车智能调试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大悬臂钢-混凝土组合脊骨梁的剪力滞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模型试验,首先研究了带波形钢腹板大悬臂挑梁的钢-混凝土组合脊骨梁正、负弯矩截面在集中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剪力滞效应,探讨了混凝土板和钢底板上弯曲正应力的横向分布规律;然后基于能量变分原理和换算模量法,提出了多弹性模量、多最大剪切转角差函数和考虑横向预应力影响的组合脊骨梁剪力滞效应的理论计算方法;最后分析了悬臂长度对组合截面剪力滞效应的影响.试验、理论和有限元分析结果的比较表明:组合脊骨梁的正、负弯矩截面均存在明显的剪力滞现象,所提出的理论计算方法能够满足工程设计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定量研究缺氧再灌注状态下血管内皮细胞膜流动性。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法对缺氧再灌注动物模型的培养血管内皮细胞的荧光特征光谱进行对比实验分析 ,并定量观测了缺氧再灌注对培养血管内皮细胞膜流动性的影响以及FDP和CAP的保护功能。结果 缺氧和再灌注不同时段内 ,DPH标记的血管内皮细胞的荧光光谱没有实质性改变 ,荧光强度的曲线斜率变化与对照组趋于一致 ,缺氧再灌注损伤可导致血管内皮细胞膜的荧光各向异性值降低 ,FDP和CAP对缺氧状态的培养血管内皮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结论 荧光偏振技术是一种高灵敏和稳定的定量研究血管内皮细胞膜流动性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邵旭东  昌颖  张阳 《中外公路》2006,26(3):123-125
钢-混凝土组合脊骨梁是一种新型的桥梁结构形式,其钢挑梁常采用平面钢腹板,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以及混凝土板和钢梁之间的温差效应,引起挑梁根部混凝土板的较大拉应力。针对上述问题,该文提出在组合脊骨梁中采用预应力波形钢腹板组合挑梁这一结构形式。通过实桥背景算例,重点对比分析了两种组合梁预应力效率、温差效应、收缩徐变等方面的力学特征。结果表明,波形钢腹板组合挑梁在力学性能、经济性、施工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针对小尺度行人检测中存在的过拟合、特征不易对齐,以及易忽略多尺度特征等问题,研究了1种融合残差网络和特征金字塔的小尺度行人检测方法。考虑到原始残差网络在检测小尺度行人时过于依赖训练集而出现过拟合问题,构建带有丢弃层的残差块代替残差网络结构中的标准残差块来解决这一局限,同时利用丢弃层的正则作用降低计算过程的复杂程度。通过在特征金字塔网络的侧向连接部分嵌入特征选择模块和特征对齐模块,对输入图像中重要的行人特征加强和对齐,提升算法对行人的多尺度特征学习能力,弥补特征金字塔网络出现特征不易对齐和易忽略多尺度特征的缺陷,提高小尺度行人的检测精度。在Caltech Pedestrian数据集上对模型进行训练、测试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小尺度行人检测精度为73.6%,AP50检测精度为95.6%。在同为50层残差网络和特征金字塔网络下,改进后的模型可以使AP值提高17.2%,AP50提高7.8%,小尺度行人检测精度提高了21.6%;在同为101层残差网络和特征金字塔网络下,可以使AP值提高24.5%,AP50提高8.2%,小尺度行人检...  相似文献   
19.
根据某旅游公路采用同步碎石路面技术的工程实例,通过对其施工基本原理的阐述,以及施工中出现的若干问题的分析,探讨了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同时,探讨了同步碎石路面施工中值得改进的地方以及今后的发展方向,旨在为同步碎石路面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王正  王建生  韩涛  方周  张阳 《路基工程》2022,(6):141-145
道路的施工建设过程是一个数据容量庞大,数据特征冗杂、信息传递与交互过程复杂的施工活动,传统的施工数据存储、管理与分析依赖于纸质文件和部分电子文件,存在数据利用率不高、数据特征难以挖掘、数据价值难以体现等局限,难以有效地为施工质量把控与运营阶段的数据信息移交提供支撑与服务。因此,提出一种基于BIM的路基路面压实检测数据集成与可视化框架,通过BIM平台与数据库实现在信息模型中集成施工数据,进行数据分析与数据可视化,并结合实际工程案例应用与验证。研究表明:框架具有可行性与有效性,可为基于BIM技术的道路施工精细化建设与管理提供思路与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