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5篇
  免费   22篇
公路运输   162篇
综合类   73篇
水路运输   75篇
铁路运输   81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391.
以韩城市为例,在总结慢行交通系统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对步行道和自行车道的分级组合,提出合理的横断面宽度要求,从而优化城市道路空间,从规划层面保障慢行交通路权,并应用到《韩城市城市慢行交通系统规划》中。  相似文献   
392.
分体式挂桶机构是在后装压缩式垃圾车上新开发的一种上料机构,主要用于后装压缩式垃圾车沿街收集桶装垃圾。该机构是由挂桶油缸、举升臂、小连杆、挂桶架、凸轮管轴、压桶板等零件组成的间歇式运动机构,可以实现自动上料,减少辅助工人及辅助工作时间,提高整车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393.
隧道地表沉降是围岩稳定性判断的重要依据,也是隧道施工监控量测的重要环节。浅埋偏压隧道地表沉降规律相对于非偏压隧道更为复杂,也更容易诱发安全事故,因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研究。首先,文章基于最大主应力偏转理论,对偏压隧道偏压程度进行量化分析,提出了隧道偏压系数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其次,建立等效分析计算模型,将浅埋偏压隧道地表沉降视为偏压地形和偏压荷载共同作用的叠加,并给出了分析计算方法和步骤。最后,通过现场实测资料进一步对浅埋偏压隧道地表沉降规律进行分析,并对预测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偏压系数与地表偏压角、隧道埋深和地层侧压力系数有关;地表沉降曲线在偏压作用下会发生扭曲,最大沉降区域和影响范围都向深埋侧偏移;当偏压程度较大时,偏压作用易导致深埋侧地表出现开裂,浅埋侧地表出现错台。  相似文献   
394.
薛磊 《城市道桥与防洪》2024,(1):182-185,198
随着地下建设空间的进一步利用,地下连续墙应用范围不断向下拓展。目前,地下连续墙已经作为永久受力结构应用于建、构筑物主体结构中。基于上海远方相关地下连续墙锚碇基坑实践,对地下连续墙作永久受力结构的应用进行探讨,并针对框架式地下连续墙、桩-墙咬合式地下连续墙、圆形地下连续墙施工关键技术进行阐述。结果表明,作永久受力了的地下连续墙结构通常较为特殊,部分为特殊结构形式,部分包含特殊接头形式,在目前的施工技术下是可以实现地下连续墙作永久受力结构的。用集约高效,推进城市功能复合。创建“就近职住、 功能复合”的现代城市,在规划及设计中进行街道一体化设计。  相似文献   
395.
成渝中线高速铁路建成后将成为我国建设标准最高、运行速度最快的高速铁路。为贯彻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结合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CR450科技创新工程,依托成渝中线高速铁路的建设,开展我国时速400 km高速铁路关键技术的创新研究和更高速度标准的综合试验验证,系统优化完善我国既有时速250~350 km高速铁路基础理论及规范标准,全面构建时速400 km全生命周期技术标准体系。研究成果不仅可助推我国高速铁路装备升级和高速铁路成套建造技术创新发展,还能指导我国的既有高速铁路网进一步提速,促进区域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96.
为了验证汽车转向系统功能安全需求已经被关联控制器正确实现,本文提供了一种基于实车的转向系统故障测试方法,注入的故障类型是Torque sensor故障注入。本文通过研究汽车转向系统的功能安全设计需求,包括汽车转向系统功能安全目标,HARA分析,功能安全概念等,提取出故障注入的典型测试验证场景。基于设计的故障注入场景,需进行实车的改制,包括方向盘的改制,以及BOB盒等安装。实车注入故障后,为了验证整车的功能安全目标达成,给出了一套评判的标准,研究转向系统故障注入后,可在FTTI时间内进入功能安全目标状态,并且实车是可控的。  相似文献   
397.
文罕  佴磊  周能娟 《中国水运》2009,(2):174-175
介绍了TSD地质超前预报系统的基本原理及其在岩溶地区隧道的应用,通过对预报结果与实际情况的对比分析,说明了该系统对溶洞的预报具有准确、快速的优点,同时总结了溶洞预报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98.
为了研究填充沟隔振的隔振效果,本文以模型试验为基础用正交试验的方法探究了填充沟宽度、深度、填充物种类对近场填充沟隔振效果的影响,并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在本文试验条件下,成果表明:填充沟对沟后一定距离土体的隔振效果显著,填充沟沟后土体振幅衰减率的范围在55. 07%-78. 57%之间;对填充沟隔振效果从大到小依次为填充沟深度、填充物材料、填充沟宽度;填充沟宽度变化对填充沟的隔振效果影响不显著,填充沟深度越深对沟后土体隔振作用越显著,空沟隔振效果要优于橡胶颗粒填充沟和砂土填充沟;本试验选出的最优方案为填充沟宽度50mm、深度400mm,无填充物。  相似文献   
399.
通过引入动态面控制思想对扩张状态观测器及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进行改造,设计一种动态面自抗扰控制器,并将其用于海洋平台动力定位系统的控制问题上.动态面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扰动估计能力,动态面非线性状态误差反馈控制律的设计是为了提高系统的稳定性与控制效率.仿真实验表明,改进后的动态面自抗扰动力定位控制系统对扰动的估计能力明显提升,系统的抗扰能力与鲁棒性得到增强,同时其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和响应特性,进而提高了海洋平台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400.
文章首先对管片上浮作用机理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盾构隧道施工阶段上浮计算模型荷载分布规律和计算方法;其次指出了弹性支撑法和修正惯用法直接运用于盾构隧道上浮阶段设计所存在的问题,即弹性支撑法计算得到管片底部向下位移,与实际上浮阶段管片隆起不符,而修正惯用法又不能考虑拱顶上覆土体反向压缩特性;最后,基于弹性支撑法并利用修正惯用法思想提出了能规避上述两个问题的反转抗力力学模型。结果表明:提出的计算模型与施工阶段管片上浮变形特征吻合度高,施工阶段管片上浮状态下弯矩、轴力和剪力最值较弹性支撑法和修正惯用法获得的结果分别增加68%、21%和51%以及34%、69%和22%,说明按本文推荐计算模型进行上浮管片设计可避免实际工程配筋不足造成的管片破损、开裂或渗漏。其结论可为盾构隧道设计提供一定理论支撑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