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67篇
综合类   6篇
水路运输   4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在采用DSRC通信协议的ETC收费方式中,车道设备的不同配置会影响ETC的整体通信性能和通信可靠性.采用建模和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对系统性能进行估算,分析各种参数对ETC系统性能的影响,从而优化参数选择和ETC车道设施的配置,提出了一种ETC车道设施配置优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72.
朱健 《汽车与安全》2016,(4):126-128
说到感觉的培养,实际上就是驾车经验的积累。只要用正确的方法,用心体会和操作,时间长了感觉自然会形成。方向感、位置感及危机预判意识对于开好爱车相当重要,同时也是刚会开车的朋友必须学习和努力培养的素质。  相似文献   
73.
为进一步了解加固预应力梁的受力性能,通过试验研究了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钢筋混凝土梁的抗弯性能,量测了各试验梁的钢筋、碳纤维和跨中截面混凝土表面的应变、梁的变形曲线、裂缝的形态和发展及正截面受弯破坏形态等;得出了试验梁的跨中荷载-挠度曲线,并且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粘贴碳纤维布可以明显提高梁抗弯承载力,粘贴一、两层纤维布的完好梁承载力提高幅度分别为44.73%和55.81%;初始微裂缝对碳纤维布加固预应力混凝土梁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4.
以浦东新区2010年形成的道路网为基础,针对交通地位重要的浦东新区快速路网以及跨越黄浦江的越江桥隧及其相关地面主干道路,从路网的角度研究采用路侧可变信息标志对交通流进行诱导的方案。通过分析浦东新区快速路网和越江桥隧的地理及交通特征,针对快速路上交通流、主干道上拟使用快速路的交通流及越江交通流分别进行交通诱导需求分析,提出采用可变信息标志进行交通流诱导的策略以及可变信息标志的布设原则和发布内容。  相似文献   
75.
76.
长输管道沿途穿越戈壁、沙漠、沼泽、高山、冲沟、峡谷、河流等多种复杂地形 ,其中山区陡坡 (坡度大于 15°)地段由于纵横坡度大、易受滑坡、塌方、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威胁 ,因而成为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控制难点之一。本文通过归纳国内外长输油气管道山地陡坡施工经验 ,结合陡坡地理特点 ,介绍了陡坡地带管道施工的主要流程 ,详细说明了施工便道及作业带修筑、防腐管运输与摆布、管沟开挖、管道组焊、防腐补口补伤等关键工序的主要施工方法以及施工中的安全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77.
朱健 《汽车与安全》2014,(9):126-129
到20世纪20年代,汽车逐步走近普通大众,轿车、卡车、客车等各种车辆陆续诞生,在这个过程中,各个汽车公司开始逐步形成各自的风格和特点,这些特点开始在他们生产的汽车的外形设计以及商标体现出来。  相似文献   
78.
根据上海市高速公路网各路段视频监控系统共享互控的需要,阐述了视频监控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通信协议标准及管理策略,并给出了关键部分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9.
随着我国智能交通的迅速发展,各智能交通子系统间的数据共享与数据交换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课题。文章在介绍国外交通信息系统中心间数据交换标准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Corba(the common object request broker architecture)的能交通系统(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ITS)数据交换模型。  相似文献   
80.
朱健 《汽车与安全》2016,(1):114-117
一说起拿方向盘的,所有人都会知道就是指开汽车。驾驶人通过方向盘控制着汽车的前进方向,是车辆最基本的控制工具,掌控好方向盘也是最重要的安全保证。准备篇坐姿现在很多"有车一族"普遍都感觉到,长时间开车之后,出现头晕脑胀、肩颈疼痛、腰酸背痛和腿部不灵活等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