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5篇
综合类   16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2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工程机械工作中,机械设备一旦损坏,往往会由于缺少个别零部件而影响机械的使用和施工工期,因此应该能够在工程机械的使用维护工作中,灵活处理一些看来比较棘手的问题。从寻找零部件不能正常工作原因、掌握几种应急维修技巧、使用日用品应急代用三个方面,介绍了工程机械应急维修的方法。  相似文献   
22.
介绍了出口伊朗德黑兰地铁1号线北延长线地铁车辆转向架的结构、技术参数、理论计算与试验等。  相似文献   
23.
首先分析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力学特点及其适用范围,接着进行了设计的立面布置、结构自重作用下的内力计算、结构活载内力计算、超静定结构的次内力分析等方面,最后给出了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的一个成功实例。  相似文献   
24.
文章介绍嘉陵江草街船闸人字闸门的结构形式,阐述反向弧门的主要安装工艺以及施工过程保证安装质量的具体措施。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5.
为了抵御更加强劲的流固耦合效应,高速转向架改用抗侧滚扭杆上置且固定简支安装方式,其对有害磨耗踏面形成机理会产生不容忽视的次要因素影响.安全稳定裕度不充裕是有害磨耗踏面形成的根本原因,实际滚径差RRD过零点不连续性使轮对重力刚度部分丧失了恢复力反馈响应.以抗侧滚扭杆上置为例,杆系计算分析结果表明:固定/浮动简支对车体侧滚刚度贡献分别增强至14.3/10.8 MN·m/(°).高速晃车会因此造成踏面中央集中磨耗累计并使钢轨走行光带拓宽,最终演变成为凹坑磨耗.因而自适应高速转向架应该根据抗蛇行宽频带吸能机制,轮轨匹配条件遵循统一规范原则,以十分充裕的安全稳定裕度来确保轮对自稳定性和回转阻力矩有效性,从而让抗侧滚扭杆装置发挥其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26.
针对某型高速动车组运营时存在车辆横向晃动的现象,基于实测线路钢轨廓形对车轮踏面外形进行了局部优化,并进行了仿真计算和线路试验。结果表明优化方案可有效抑制横向晃动,改善车辆的横向平稳性。  相似文献   
27.
28.
通过建立城市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各类用地与客流的拟合模型,分析土地利用因素对客流的时空影响,为制订相关土地利用政策、合理组织站点客流提供依据。基于西安地铁4号线乘客出行特征数据,建立基于地理加权回归(GWR)的车站客流回归模型,量化分析了用地属性对车站客流的时空影响。结果表明:土地利用因素对早高峰出站客流、晚高峰进站客流的解释力较强;土地利用类型对客流的影响具有时空异质性,时间维度的变化与乘客出行目的有关,空间维度的变化与城市空间结构有关。与普通最小二乘回归模型相比,GWR模型能够刻画变量之间的空间异质性,具有更高的拟合精度。  相似文献   
29.
为研究高速动车组车轮多边形产生机理,对我国CRH_3型动车组进行了大量现场的测试,从车轮材质、热处理、组装工艺、硬度等方面开展调查,发现车轮硬度是多边形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深入研究车轮硬度对多边形形成的影响,现场测试了115列动车组所有车轮踏面的硬度,并在实验室内进行轮辋切片和硬度检测,发现磨耗后的小轮径车轮硬度相对标准车轮有所降低,并且部分车轮在圆周方向硬度分布不均,两者共同作用加剧了车轮多边形产生和发展。结合我国轮轨硬度匹配情况,提出通过滚压强化提高车轮硬度以抑制多边形产生。通过20万km的运行考核试验,验证了提高车轮硬度可以抑制车轮多边形产生这一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全自动数控弯管机(型号为SB-204A-2S)操作流程的介绍,尤其针对数控操作过程及胎具调整方面,系统地阐述了机车管路弯制的工艺特点及方法,并对弯制时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通过对数控弯管机操作工艺进行研究,有助于更好地对机车管路进行弯制,并为今后进行各类管件弯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