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15篇
综合类   10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5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该文以哥斯达黎加某主干公路项目为依托,采用哥斯达黎加交通部公布的交通调查报告和车型轴次换算系数ELAF计算累积当量轴次ESAL,依据AASHTO 1993和中美洲路面设计指南进行路面结构设计,并考虑适宜施工厚度和经济性,拟定路面结构层组合。根据哥斯达黎加交通部部长办公室路面结构设计指导性文件的要求,采用力学-经验法对路面疲劳开裂和永久变形进行验证,确定路面结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海量浮动车数据特点和快速处理要求,提出了一种基于矢量道路地图栅格化的海量浮动车数据方法,该算法的关键是矢量道路栅格化过程中包括了道路缓冲区和属性信息。道路缓冲区的宽度由一个与浮动车数据位置误差和道路宽度相关的置信区域决定;矢量道路缓冲区转换成栅格图后,栅格图中像素的位置对应着实际地理坐标,而像素值的灰度值表示道路的等级、名称、编号等属性或方向等信息;然后将海量浮动车数据与栅格道路地图进行叠加处理。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精确地计算出城市道路地图坐标系与浮动车数据坐标系之间的变换参数,而且还能够快速地获取区域路网以及特定道路的行驶速度。最后,通过超过一千万个真实的武汉市浮动车数据,并与经典的浮动车数据处理算法进行比较,验证了矢量道路栅格化方法处理海量浮动车数据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蚁群优化算法与出租车GPS数据的公众出行路径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出租车GPS采集的浮动车数据为依据,研究出租车驾驶员路径选择的认知及类蚂蚁的行为特征。根据城市道路功能等级与出租车的通行频率等信息素,建立出租车驾驶员路径选择信息素等级路网,并以此作为路网初始信息素,综合考虑路径通行时间、通行距离、路径信息素等级等多个因素,提出了基于蚁群优化算法的公众出行路径规划优化算法。以武汉市路网和浮动车为试验数据,将模型规划的道路与浮动车数据库中的轨迹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基于蚁群优化算法与出租车GPS数据的公众出行路径同出租车驾驶员选择的出行路径相似度很高,能为公众出行提供出租车驾驶员选择的行车路径。  相似文献   
14.
喷射混凝土是隧道初期支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柔性支护,它的施工质量是整个初期支护质量的关键.研究隧道喷射混凝土施工工艺,对实际工作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位于湿陷性黄土地区的西宁市某框架结构建筑,因管道漏水渗入地基持力层造成地基土湿陷下沉,致使建筑物不均匀沉降而发生倾斜.采取锚杆静压桩加固及钻孔取土纠倾的措施进行纠倾加固:在沉降量较大的一侧利用锚杆静压桩的挤密作用,降低地基的湿陷性,提高地基承载力,以加固止倾;在沉降量较小的一侧,利用黄土的湿陷性,钻孔取土后冲水,迫降纠倾,然后在迫降区进行锚杆静压桩加固,以防止复倾.工程实施后,建筑物最大倾斜率由11.6‰降到2.4‰,满足了规范及正常使用要求.工程实践证明,锚杆静压桩加固及钻孔取土纠倾的方法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在镇海AH-70号沥青中加入6%的聚乙烯(PE)制备成PE改性沥青,再在PE改性沥青中加入3.5%的有机化蒙脱土制备成复合改性沥青,对PE、有机化蒙脱土和PE复合改性沥青的常规技术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常规技术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镇海AH-70号沥青经PE改性后其高温稳定性、低温抗裂性及温度敏感性均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7.
18.
结合桐梓河大桥施工情况,探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同类工程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基于成像模型的车道线检测与跟踪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结构化道路上存在非车道线标记干扰的情况,提出一种基于成像模型的线扫描车道线检测及跟踪方法。检测算法中首先对路面图像进行形态学高帽变换预处理,然后建立前方道路图像的成像模型,将图像坐标系中车道参数和世界坐标系中实际车道参数对应,对图像进行初扫描,利用边缘贡献函数及RANSAC算法选取最确定线后,以此线为标准进行二次扫描,得到边缘点后统计边缘贡献函数局部最大值并拟合成直线车道线。跟踪算法中运用Kalman滤波器预测车道线区域,并提取符合标准的控制点拟合成模型为B样条的车道线。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在复杂环境中提取多个车道线,尤其对存在非车道线道路标记干扰的情况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20.
将公共自行车出行模式划分为前往站点、租车骑行和还车离开3个阶段, 分别研究了城市用地在每个阶段对公共自行车骑行量的影响; 针对第1、3阶段, 采用兴趣点度量公共自行车站点周围的城市用地类型, 通过引入时间满意度函数, 基于多元回归分析, 提出了预测骑行产生量和吸引量的建模方法; 针对第2阶段, 构建了城市用地对公共自行车骑行量的6个影响指标, 包括起始站点骑行产生量、起始站点分布密度、起始站点偏离度、终止站点骑行吸引量、起终站点间距与起终站点用地差异; 对纽约市961 865条以及上海市1 185 816条公共自行车骑行记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在保持用地因素数量不变的情况下, 传统方法针对纽约和上海记录数据的决定系数分别为0.581、0.474, 建模方法的决定系数较高, 分别达到了0.738、0.607;针对自行车站点间客流量的建模, 提出的6个指标均对站点间客流量有显著影响, 并且模型的调整决定系数为0.487。可见, 建模方法更加合理地衡量了城市用地对公共自行车骑行量的影响, 并对站点的骑行产生量、站点间客流量与站点吸引量实现了更为准确的建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