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7篇
  免费   29篇
公路运输   177篇
综合类   118篇
水路运输   126篇
铁路运输   55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34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71.
针对铁路安全隐患问题,提出将第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代)高精度定位技术引入铁路监测预警,设计了基于北斗三代的铁路监测预警系统,该系统利用北斗高精度定位的原理实现位移数据高精度监测,同时具备实时传输和即时预警等功能。实践证明,该系统相对于基于GPS的监测预警系统具有明显优势,可见的卫星个数显著增加,水平精度提高20%以上,高程精度提高50%以上。同时通过不同基线长度下监测性能的对比,为合理布设基准站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73.
应用静电技术及电镜样品制备技术,研制了静电采样仪,并对其主要性能进行了测定,推荐了采样仪的电参数及采样时间,试验结果证明,应用静电采样仪能直接在现场进行焊接气溶胶粒子的采样,采样后不必经中间处理即可在电镜下进行观察分析。  相似文献   
74.
基于近似模型技术和多目标优化理论开展框架结构优化设计。针对传统优化方法不能实现自动计算和连续优化的问题,采用APDL参数化语言实现了框架结构的参数化建模,并将Ansys与ISIGHT集成搭建了框架结构的优化设计流程。基于试验设计,根据灵敏度分析完成了框架结构设计变量的筛选,通过近似模型的精度分析构建了框架结构响应面近似模型。采用响应面近似模型进行数值计算,使用智能优化算法完成框架结构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设计,并将结果与有限元计算值对比,验证基于近似模型优化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75.
节事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其旅游交通流具有时空分布集中的特点。本文以南京市为例,探讨了旅游地举办节事活动时的交通管理措施,力求对解决旅游交通流所带来的交通安全、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热点问题起到积极的作用,使节事旅游实现经济、社会、环境三大效益的统一。  相似文献   
76.
二次空气对汽油机冷起动排放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4G10汽油机在起动过程中喷射二次空气对排气温度和排放的影响规律.试验表明二次空气可以缩短催化器起燃时间,有效地降低冷起动过程中HC和CO排放.选择合适的二次空气流量可将排放降低到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77.
南京长江二桥北汊大桥主桥墩基础承台为深水高桩大体积混凝土承台施工,位处长江北汊主河槽,采用单壁钢吊箱围堰进行设计与施工,速度快、质量优、效益好。  相似文献   
78.
杨明远  杨世捷 《湖南交通科技》2004,30(3):115-116,158
系船浮筒锚地工程施工的工序较为复杂,就其施工方法、施工过程及质量控制的有关措施作了阐述,为类似工程提供实例。  相似文献   
79.
基于主成份变换的多源遥感数据融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利用主成份变换融合,对Landsat7的全色图像与多光谱图像进行融合处理,结果表明:主成份变换融合能够提高多光谱影像的信息量和空间分解力,较好的保留了原多光谱影像的光谱特征,减少图像理解的模糊性,便于目视解译,提高遥感数据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80.
管鸿浩  苏辉  杨世武  胡忆  莫阳春 《隧道建设》2017,37(12):1529-1535
《铁路隧道设计规范》中的深埋围岩压力公式没有考虑隧道拱部围岩本身的承载作用以及超前预支护作用,荷载计算结果偏大。为验证深埋隧道初期支护结构实际承受的围岩压力荷载,以蒙华铁路三门峡至荆门段现场监测数据为依托,通过分析围岩变形监测资料,探讨蒙华铁路隧道围岩及结构在隧道开挖过程中的变形行为,并采用拱顶沉降与水平收敛相结合的位移反分析法,建立荷载-结构法平面有限元模型,反演推导围岩压力荷载。分析结果表明:双线隧道反分析得出的围岩荷载为同级别按规范计算值的70.7%~76.5%;单线隧道反分析得出的围岩荷载为同级别按规范计算值的88.8%~93.1%。研究成果对蒙华铁路隧道现场施工和优化支护结构设计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希望能对以后类似隧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