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8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43篇
综合类   53篇
水路运输   98篇
铁路运输   27篇
综合运输   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磁流变阻尼器在船舶减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减振元件基础上配合使用磁流变阻尼器构成新型船舶智能减振系统。介绍该系统的减振原理,并根据其特定工作环境对其在实船中的链接形式进行设计。通过数值分析结果与减振理论分析趋势的对比,分析数值仿真方法在船舶减振领域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22.
为解决灌缝胶流动值测试装置在实际操作中试验条件不统和测量结果不准确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对原流动值测试装置的设计进行了改进,提出了定位测量工作台。介绍定位测量工作台每个部分的功能及其工作原理,后给出了使用该装置测量灌缝胶时正确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23.
车型:2009款新君威2.4旗舰版,带无钥匙进入及启动系统。故障现象:该事故车修复后,车辆经常出现点火电源系统混乱的故障。具体表现:只要接通点火开关后点火开关就无法关闭  相似文献   
324.
杨波  蔡雪梅 《交通标准化》2011,(21):146-148
针对目前公路桥梁施工的现状,提出采用虚拟现实技术模拟施工过程,用桥梁的虚拟原型代替桥梁的模型对桥梁施工的效果进行仿真,从而为设计评价提供新的手段,缩短设计周期,提高设计质量。  相似文献   
325.
苏通大桥是世界第一大跨径的斜拉桥,本文从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模板安装、混凝土浇注和养护等方面阐述了苏通大桥薄壁式墩身混凝土施工外观质量控制方法。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26.
金鸿章  潘艳  杨波 《船舶力学》2010,14(11):1219-1226
通过应用仿驼背鲸前缘突起来提高船用翼的水动力特性已是目前非常热门的话题,为验证前缘突起的高度和突起个数与升力的关系,选用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控制工程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在船模水池实验室所做的减摇鳍动态水动力性能实验用的标准NACA00154号矩形鳍为研究对象,对其前缘进行正弦波变形,建立数学模型,并应用普朗特升力线性理论和切比雪夫数值逼近法,得出了前缘突起个数对升力的影响不大而突起幅值对升力有显著的决定性作用的结论.  相似文献   
327.
汽车整车制动性能测试试验一般通过规定环境条件下的制动距离及平均减速度反映制动性能,但忽视了路面温度对制动性能的影响更为直接的事实.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探讨了路面温度对整车制动距离的影响,通过理论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在同等试验条件下,对比不同路面温度下的制动距离试验数据,研究了路面温度对整车制动距离影响的程度及规律,提...  相似文献   
328.
绿色节能、结构简化、轨旁设备减少等已成为当今及未来列控系统的研究重点。立足于城市轨道交通现状和今后的发展方向,提出了一种基于区域控制器与联锁一体化、设备集中化、弱化轨旁设备功能的中心化CBTC系统解决方案,突显了简化系统架构、减少接口数量、兼容现有CBTC系统等优势。  相似文献   
329.
胡平  杨波 《上海造船》2000,(2):23-26
介绍了两艘单桨肥大型船舶的原船型及加长平行中体长度后船型进行船模阻力和自航试验的结果,并分析、比较了平行中体长度对船舶快速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330.
针对高速地铁列车通过隧道区间风井扩大段时引起的乘客耳感不适,依托某带隧道风井的地铁线路区间及设计时速120 km的8车编组地铁列车,以ATO运行模式开展实车试验;在确保试验可重复性的基础上,探究列车站间运行时各车厢内外压力变化规律,分析区间风井扩大段引起车内外压力突变的原因。结果表明:车头和车尾先后高速通过风井段时,相当于经历了隧道断面面积先扩大再缩小的变化过程,会形成类似于车头和车尾驶出和进入隧道洞口的物理现象,车头、车尾通过区间风井扩大段会导致车外压力的上升、下降,此时产生的压力突变是导致耳感不适的主要原因;尾车至头车的车外压力正峰值和负峰值全程呈上升趋势,头车和尾车压力变化峰峰值接近,分别为1 617和1 723 Pa,5车压力变化峰峰值最小,为964 Pa;列车通过区间风井扩大段时,车内压力变化幅值受运行速度的影响较大,速度为113 km·h-1时,任意3和1 s内的车内压力变化幅值均超过相应标准中的耳感舒适性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