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7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36篇
水路运输   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61.
陈希  范鹏朋  许光祥  曾涛  张璠 《水运工程》2019,(10):130-133
莲石滩是长江上游著名的复杂险滩,具有浅、险、急等复合碍航特性。基于前期碍航特性、成滩原因和治理思路等研究成果,结合整治目标,对鱼鳅石浅滩和关刀碛急滩分别采用"疏槽维稳"和"扩枯稳中"的整治思路,根据设计航槽走向的不同提出两组方案进行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两组方案均可基本解决碍航问题,方案2在顺应河势、航线选择、整治效果方面更优。  相似文献   
62.
长江嘉陵江交汇口,其汇流比的变化对两江的水面比降、泥沙输移及航运、防洪等均有着极大的影响。本文统计了两江18年6574天的日平均流量资料,对汇流比总的和分级流量的频率分布及汇流比随总流量的变化、各种汇流特征值进行了全面的统计分析,绘制出规律性较强的频率分布曲线,给出了计算累积频率和区间频率的关系式,获得了平均、峰频等多种特征值,为本河段的科学研究、工程设计及其它特性的分析提供了有力的参考。  相似文献   
63.
弯道水流特性是水利界感兴趣的重要研究课题。而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的分布则是其重要内容。运用弯道水流概化模型试验,利用先进的ADV进行了三维流速数据的采集,从中提取了纵向流速参数。基于作者提出的弯道水面横比降与纵比降的沿程分布公式,经理论推导得到了弯道水流纵向垂线平均流速分布的计算公式。研究表明,公式与实测资料吻合良好,为进一步深入探讨弯道水流特性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4.
三峡蓄水后支流的航道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但由于常规的内河通航标准没有考虑水库蓄水对支流航道的影响,因此不能采用常规体系来定级三峡库区支流航道的技术等级。以支流梅溪河为例,从水流条件、航道尺度、通航保证率等方面对三峡成库后支流的航道技术等级定级进行了初步探讨;将该标准体系应用于梅溪河,得到了三峡蓄水后梅溪河的航道标准。成果为三峡及类似库区支流航道技术等级的界定及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65.
在大量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计算平面斜坡破波压力的简化计算公式,并通过简化模型分析了路基边坡防护板在波浪破波压力的冲击下产生的附加拉应力很可能超过素混凝土防护薄板的抗拉强度的问题,宜在设计时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66.
断头孤礁是指礁石与上游床面之间的河床存在较深凹陷,礁石头部形似断裂,河床纵向存在剧烈起伏的河心孤立礁石。由于特殊边界断头的存在,使得孤礁险滩水流条件更为复杂,仍采用一般孤礁险滩的常规整治方法难以达到良好效果。以三峡回水变动区重庆主城河段的砖灶子滩为例,运用河工模型试验开展断头孤礁险滩整治方法的试验研究,提出采用炸礁结合潜鱼嘴连接坝的工程措施整治断头孤礁险滩,可达到较好的整治效果。  相似文献   
67.
长江上游胡家滩为弯曲展宽河段浅滩。探讨了胡家滩浅滩河段河床演变特征、碍航特性及滩险成因,提出了航道整治思路与方案。应用平面二维水流泥沙数学模型,采用2002—2011年的水沙序列资料,对方案整治效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整治后航槽流速增加且不会成为急滩,消落期航槽内泥沙冲刷加强,起冲时间提前,冲刷历时延长,航道尺度满足规划要求,航槽基本稳定,说明采用筑坝、疏浚与炸礁相结合的方法对胡家滩浅滩航道整治较为有效。  相似文献   
68.
笔者对三峡工程永久船闸排水洞中的仰、铅两种布设方式的排水孔进行了排水量实地观测.结果表明, 仰孔的排水效果明显优于铅孔. 再对排水洞的结构面及排水孔穿过结构面的数目分析,其理论分析结果与实测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9.
针对闸门开启方式对枢纽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特征及通航水流条件的影响,以湘江近尾洲枢纽二线船闸为例,建立可以较好模拟复杂河道边界条件的二维水流数学模型,在充分认识常规设计泄流开闸方式的下游引航道口门区水流条件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开闸泄流方式的组合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二线船闸下游引航道口门区的水流受枢纽运行方式影响较大;边孔(22#闸孔)适当补流可增加口门区回流的能量损失,进而减弱口门区回流,同时使纵流、横流也满足规范要求。为保证船舶航行安全,建议该工程在下泄洪水时尽可能采用常规开闸+边孔补流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