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4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151篇
综合类   105篇
水路运输   77篇
铁路运输   101篇
综合运输   1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围绕铁路安全防范核心需求,设计基于天空地一体化监测的高铁沿线周界防范综合信息服务系统,包括4类重点管控场景和5种感知手段,并进行4类场景的应用示范及分析,系统保障车站及高铁沿线安全,实现高铁全天候、智能化、可视化、自动化、立体化预警,同时提升高铁沿线周边治安管理、安全防控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82.
为厘清太阳辐射作用下钢管混凝土拱肋内部的不均匀时变温度场,剖析其对钢管混凝土脱空效应的影响机制,并为钢管混凝土拱桥的脱空病害防治奠定理论基础,依托受日照辐射较强的贵州香火岩特大跨钢管混凝土拱桥实际工程,建立考虑钢管与混凝土界面接触关系的精细化温度-应力耦合数值模型;基于ASHRAE晴空模型及温度场计算理论,开展了钢管混...  相似文献   
83.
针对水中悬浮隧道在偶然状况下受到的潜艇撞击问题,文章采用流固耦合方法,建立了撞击作用下浮筒式悬浮隧道的有限元动态模型,分别撞击跨中、隧道四分之一跨、浮筒,分析隧道变形、撞击力、连接钢管拉杆力、隧道端部约束力、隧道动能情况。结果表明:撞击作用下,隧道整体变形明显,结构内力大。不同撞击位置处,悬浮隧道在水下的结构变形和受力行为区别明显。对此,有必要考虑撞击位置进行悬浮隧道的抗撞击设计。  相似文献   
84.
对提速后旅客车车在运用中所暴露出的基础上制动,转向架,钩缓等零件损伤故障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85.
分析了铁路运输代理业现存的公司规模小、业务范围窄、人员素质低、硬件投入少和信息网络差等问题,阐述了发展运输代理业应从提高认识、形成规模经营、加大硬件投入、提高员工素质、实行网络化经营和扩展业务范围等方面人手,提高运输代理业的竞争能力,最终实现运代业向物流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86.
在中国,信用是齐家、治国、平天下之一大根本。孔子说过:民无信不立。《周易·系辞》上强调:人之所助者,信也。《管子·枢言》中也感叹道: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在现代社会,信用更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社会基石,成为每个企业和每个人立足于社会不可或缺的无形资产。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而市场经济就是以信用为基础的经济,即信用经济。但是我国目前的信用状况令人产生严重的危机感。整治信用危机,建立社会信用体系已成为刻不容缓之事。信用档案正是顺应这一社会需求而出现的新生事物。原国务院总理朱基在2001年全国经济工作会议上…  相似文献   
87.
88.
作者介绍了基于Web的CAI教学信息管理系统(九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的开发背景及采用先进的网络技术解决的主要问题,并给出一个实例,最后对基于Web的数据库开发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9.
对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的组成和功能进行了介绍,着重阐述了运营场景的设计方法及分类依据,选取了部分典型场景进行详细分析。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是未来智能化、智慧化发展的方向,我国多个城市已在开通、建设或规划中。  相似文献   
90.
为实现城市空间向外持续扩展后的市域范围内快速直达,需要对市域轨道交道网络的互联互通和跨线运营进行研究。通过总结成都市域轨道交通线网的互联互通规划和设计经验,提出了“X”型、“Y”型和“∞”型等3种互联互通运行交路,以及与之相对应的接轨站配线设计方案,并提出了互联互通对供电、通信、信号等相关专业的配置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