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4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21篇
综合类   22篇
水路运输   7篇
铁路运输   3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介绍了钻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分析了钻孔灌注桩在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的质量缺陷,并提出了处理方法和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2.
弹库环境监控系统包括上位机监控软件编制和下位机环境监控设备控制器的设计.上位机软件基于组态王平台进行二次开发,下位机控制器运用单片机技术完成对排风机、空调、除湿机、水泵等环境设备的监控.通讯方式选择Modbus RTU模式,传输介质选择光缆,保证传输信号稳定安全可靠,可实现弹库环境7×24小时不间断监控,保证导弹始终处于良好储存环境.  相似文献   
73.
通过在黄沙斜面上进行不同工况的挖掘试验,对比分析了挖掘曲线的形态和特征参数,得到了挖掘时斗体在不同阶段的运动特性.研究发现:在斜坡上实现近似平挖是可行的;支撑绳上的张力对抓斗的转动运动有决定性作用能否实现平挖和作业方式也有很大关系,;只有按抓斗平行于斜坡方向的方式进行挖掘作业,并在挖掘过程中通过调整支撑绳张力的大小,才有可能实现抓斗的近似平挖.  相似文献   
74.
针对地铁曲线段钢轨波磨与滚动接触疲劳损伤共存现象,在ANSYS/LS-DYNA软件中建立了采用显式时间积分的瞬态有限元模型,分析钢轨短波波磨对其上滚动接触疲劳裂纹瞬态扩展行为的影响。以我国某地铁R450 m圆曲线段低轨损伤为例,考虑21条长度15 mm、深度3 mm、倾角30°且等间距分布的半椭圆形裂纹,波长30 mm、波深范围为0.03~0.09 mm的典型短波波磨,分析在速度67.6 km/h、摩擦因数0.5和牵引系数0.1等条件下,导向轮对通过时低轨侧瞬态滚动接触行为和裂纹群瞬态扩展行为。结果表明:裂纹群对轮轨接触产生持续周期性激励,且造成法、切向动态轮轨力波动幅值远低于典型短波波磨;处于波磨激励下动态加载时段内的裂纹,其最大裂尖动态应力强度因子较无波磨工况更大,而在减载时段内则相对更小,整个裂纹群的动态应力强度因子结果呈现出与波磨几何相对应的周期性波动;当波深增加时,最大裂尖动态应力强度因子也相应增大。在波长30 mm、波深0.09 mm的波磨激励下,裂纹群内的等效动态应力强度因子最大值较无波磨工况增加了34.4%,采用文献中报道的裂纹稳态扩展速率Paris公式发现,对应裂纹扩...  相似文献   
75.
赵鑫 《北方交通》2023,(4):87-90
立足新发展阶段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需求,从推动“双碳”和“双循环”角度出发,充分论证了海上滚装甩挂运输这一先进多式联运方式在辽宁主动融入“一带一路”战略和打造东北海陆大通道中的重要意义和发展机遇,通过对近年来辽宁、山东两省海上滚装甩挂运输发展现状的梳理,充分剖析了海上滚装甩挂运输与传统公路运输在运输距离、运输成本、绿色低碳和运输效率等方面的比较优势,并对当前海上滚装甩挂运输的发展不足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提出“十四五”期建设辽鲁货滚甩挂多式联运通道的建议。  相似文献   
76.
通过引入驾驶评价指标和制动压力的控制及其要求规范了驾驶行为,为提高测试的准确性以及可重复性提供了保障。利用8名具有多年底盘测功机驾驶经验的驾驶员及两台轻型汽油车,在底盘测功机上开展了大量的新欧洲驾驶循环测试 (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NEDC) 和全球轻型车统一循环测试 (Worldwide Harmonized Light Vehicles Test Cycle,WLTC),并以10 Hz为采样频率连续记录数据进行综合计算,得到驾驶评价指标结果。通过相关性分析,认定驾驶风格对油门扰动性的影响在 NEDC工况下比在 WLTC工况下的更大,主因是驾驶员在稳定工况下拥有更多的自由度。对于NEDC工况,可以通过设定IWR及EER限值来实现规范驾驶;对于WLTC工况,可以通过设定IWR和RMSSE限值来实现规范驾驶。此外,通过限制工况驾驶过程中的最大制动压力还为规范驾驶提供了有效途径。不仅为降低不同驾驶员对燃料消耗量测试的影响提供了参考,在我国汽车领域实现“双碳”目标的背景下,也为乘用车碳排放大数据采集的准确性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77.
赵鑫  陈光  张妍懿 《汽车工程》2022,(3):379-384
本文中利用燃料电池单体可视化测试平台和水平衡模型研究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性能与水含量的关系和影响因素。首先,给出燃料电池水平衡模型;接着,搭建燃料电池单体可视化测试平台;最后,对进气温度与湿度和氢气与空气的化学计量比对燃料电池的电化学交流阻抗谱、电压和水含量的影响进行测试,并分析其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8.
毕贵红  谢旭  蔡子龙  骆钊  陈臣鹏  赵鑫 《汽车工程》2022,(6):868-877+885
锂离子电池在老化过程中,其内部呈现非线性的复杂变化,因此直接使用动态条件下的锂离子电池运行时段的数据(电流、电压和温度)进行电池健康状态的实时估计是一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本文中选取锂离子电池随机充放电数据,对动态数据的部分片段进行时频特征提取,组成时频特征矩阵作为输入,构建级联式卷积神经网络和门控循环单元容量估计模型,对输入数据进行内在特征提取,并进一步挖掘各时间序列中的相关特征,实现锂离子电池动态条件下的容量估计。利用美国航空航天局锂离子电池随机使用数据集进行实验验证的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仅已知电池的额定容量的情况下,准确完成锂离子电池容量估计。最后,本文还分析了模型超参数设置、原始数据时序长度、网络输入和模型结构对容量估计精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79.
利用GPM-30滚动接触疲劳磨损试验机,在油润滑条件下试验研究轮轨材料对丝锥硌伤诱发局部滚动接触疲劳(LRCF)的影响,涉及ER8高速车轮钢、U71MnG高速钢轨钢,以及1 280 MPa和1 380 MPa级的贝马复相、PG4、PG5等4种新开发的重载钢轨钢。发现硌伤诱发的剥离掉块仅发生在硬度低于300 HV的ER8和U71MnG高速轮轨材料,且只有在硌伤深度超过150~200μm的临界值时发生,对于硬度高于400 HV的重载钢轨材料,表面硌伤不太可能诱发局部滚动接触疲劳。试样表面和剖切观测显示,初始疲劳裂纹可萌生于硌伤内部和前、后沿,底部萌生的裂纹更容易导致包含深裂纹和大块剥离的局部滚动接触疲劳,后沿比前沿更容易萌生初始裂纹。与U71MnG高速钢轨相比,硬度更低的ER8高速车轮钢试样上硌伤引发剥离掉块的可能性更高,但U71MnG钢轨钢试样上萌生的初始裂纹可扩展得更宽、更深,更易引发大块剥离,局部滚动接触疲劳造成的后果更严重。  相似文献   
80.
胡海天  刘伯奇  赵鑫 《铁道建筑》2023,(4):94-98+103
随着我国铁路建设特别是高速铁路建设的快速发展,1 300余座现代化铁路客站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呈现出造型新颖、结构庞大、受力状态复杂、人员聚集、运营维护要求高等特点。随着服役年限的增加,高速铁路客站逐渐出现了材料老化、构件损伤、性能劣化等现象。近年来,多个铁路局集团公司陆续组织开展了以排查客站钢结构风险为主要目标的第三方检测工作。本文基于高速铁路客站建筑钢结构检测的工作实践,从检测项目开展情况、检测流程、参考标准等方面总结检测工作现状,分析当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最后以站房屋盖、雨棚为例,介绍了检测工作中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