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8篇
  免费   11篇
公路运输   70篇
综合类   63篇
水路运输   85篇
铁路运输   41篇
综合运输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甘兴勋 《中国水运》2006,4(11):237-238
介绍一次性地通过高级程序员考试的体会.  相似文献   
92.
本文分析了PWM逆变器控制的特点,采用了一种高性能的双环(瞬时输出电压外环和电容电流内环)控制方法,控制系统参数利用极点配置的方法计算,计算简单。在通过仿真分析了该控制方案的可行性之后进行了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案简单实用,能完美地达到逆变器输出波形的各项性能指标要求,很适于应用在工业领域。  相似文献   
93.
樊勇  苗艳艳 《中国水运》2007,5(1):89-90
本文分析了桥梁施工应力监测中应力误差产生原因,提出了误差应力真实值的计算方法以及应力监测中避免误差的一些方法.可供类似工程计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对双桨平底船的尾部振动,根据实船螺旋桨脉动压力测试结果,以及金属橡胶板的模型试验与模态分析,设计了钟形减振穴,以减小螺旋桨激起的船舶尾部振动,并在国内的双桨平底船上首次应用获得成功。 文中提出了适用于双桨平底船的螺旋桨脉动压力估算的经验公式,其计算值与实测值相当接近,可供船舶初始设计阶段应用。  相似文献   
95.
多开向道岔控制系统的关键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铁路普遍采用的道岔就其结构来分,有单开、对开、复式交分道岔等。近年来出现了多开道岔,即每个道岔有3个及以上的开向。此类道岔装置在国外已有应用,我国新建的部分城市铁路车辆段也开始使用。本文以五开道岔为例,说明该类道岔在控制技术中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96.
甘红云 《中国水运》2006,4(8):169-170
在分析物流企业绩效评价的定义与作用基础上,提出建立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应遵循的原则,并建立了一套完整的物流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97.
本文通过一组典型双桨船型,即常规船型、双尾鳍型及双尾型船的自航船模操纵性试验,探索了双桨船的操纵特点,分析研究了螺旋桨旋向及船型对操纵性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内旋桨使回转性及错车性能略有下降,但错车仍有正常转向,车舵并用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内旋使倒航性能大为改善,使倒航可操。单机倒航时出现有规律的反常转向,可利用作为倒航的操纵手段。双尾鳍船的回转性能优于另两种船型,倒航性能及车舵并用的转首性能亦优于常规型船,是具有良好操纵性的一种船型。双尾鳍船型配以内旋桨方案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8.
关巍巍  甘勇 《世界海运》2005,28(3):26-27
IRIS2系统是中远集运全球代理统一使用的业务系统,具有本地系统无法比拟的很多优点:集成性与共享性;节约性与及时性;操作记录与责任可查性;各地代理间操作的互助性;后台数据和网络应用性。  相似文献   
99.
物流绩效评价研究述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绩效评价一直被看作是企业计划与控制的有机组成部分.许多研究确认,高级的评估能力或衡量能力的开发和应用与卓越的绩效是紧密相关的.早在1985年,A.T.Kearney就指出,进行综合绩效衡量的公司,可提高总体生产率14%~22%.物流管理是通过采购、仓储、运输、销售、配送等活动,解决物资供应之间存在的时间、空间、数量、品种、价格等方面的矛盾,以便衔接社会生产的各环节,确保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活动,因其与其它企业管理模式有较大差别,在绩效评价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0.
苏立娣  甘红 《中国水运》2007,7(9):200-201
赋予民间金融主体合法的地位,是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稳定的必然要求,也是民间金融合法化的核心,只有通过建立明确、系统的民间金融主体市场准入的立法体系,对民间金融主体的组织形式、资信能力、从业人员资质进行明晰的法律界定,才有利于实现对民间金融的有效监管和金融系统的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