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7篇
公路运输   110篇
综合类   134篇
水路运输   49篇
铁路运输   28篇
综合运输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01.
国家环保局即将推出的轻型汽车达到欧Ⅲ、欧Ⅳ排放新标准要求汽车行业2006年上市北京的车型装备EOBD,这是汽车行业普遍关注的问题,与之相应的对燃料、润滑油质量要求也随之提高。就排放车载诊断技术(EOBD)的应用对燃料、润滑油质量的需求等提出见解及建议。  相似文献   
102.
103.
为提升旅客出行的便捷性和满意度,提高铁路与轨道交通的换乘效率,对换乘站安检互认可行性展开研究.提出了基于车站及其所属运输方式的安全等级评价方法,构建安全等级的评价指标体系,选取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基于可变模糊集理论的安全等级评价模型.以大连北站与地铁大连北站站为例,进行实例验证,得出大连北站的安全等级高于地铁大连...  相似文献   
104.
对运输业属性认识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金明  荣朝和 《铁道学报》2004,26(5):107-114
人们对运输业属性的认识基本上是围绕运输业的经济属性(含物质属性、产业属性与市场属性)与社会属性来展开的。在20世纪中叶前,提出了运输业的物质生产部门(物质属性)、第三产业(产业属性)和基础设施(社会属性)等基本属性;自20世纪初开始,人们提出并论证了运输业的市场属性———自然垄断性,并在20世纪中后期深化了对运输业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认识,提出了运输业的俱乐部物品特性与外部性观念;20世纪80年代后,人们对运输业产业属性和市场属性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提出了运输业的网络经济性与可竞争性理论。  相似文献   
105.
简要分析了目前招、投标现行状况 ,重点说明了投标报价过程中常见的一些投标策略及技巧  相似文献   
106.
围绕工程项目投标的目的、价位、方式及如何提高投标报价质量等4个环节进行论述,根据现行的市场经济形势提出了投标报价过程中盲目投标、低价竞标、传统投标报价方式3个误区,对3个误区分别进行根源分析,最后就如何提高投标报价质量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07.
国土开发型铁路投资效果的模糊层次评价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土开发型铁路在铁路投资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此类铁路的效益除铁路企业盈利外主要表现为外部收益,也就是铁路建设对沿线地区政治、经济、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所以如何全面衡量国土开发型铁路的投资效果成为影响决策的主要问题。本文通过构建国土开发型铁路投资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模糊层次法建立评价模型,并以南疆铁路为例予以实证。  相似文献   
108.
This paper presented ascheme of two-hop cellular network with fixed relay nodes (FRN). Based on this scheme, co-channel interference and signal interference ratio(SIR) received by base station(BS) and FRN were analyzed. Both the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SIR can be improved significantly when relays are employed in the network. The higher spectral efficiency can be obtained due to the improved two-hop link quality through the use of adaptive modulation and coding (AMC). The antenna height of FRN and the cell radius of BS and that of FRN influence SIR received by BS and FRN and the system spectral efficiency greatly. The proper antenna height of FRN and cell radius of BS and that of FRN were also given to get the highest spectral efficiency.  相似文献   
109.
基于粒子群理论的干道协调控制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基于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算法及车流离散理论,提出了以车流延误最小为目标的相位差优化模型.该模型为共用干道的一系列交叉口组成的线控系统.介绍了车流通过线控系统交叉口停车线后的流率-时间规律,建立了车流通过线控系统交叉口时产生延误的计算方法.仿真试验运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更准确地反映现实的交通运行情况,为干道交通运行提供更好的控制效果,模型的递推形式有利于计算机编程实现,较双向绿波数解法优越.  相似文献   
110.
为提高轮轨滑动接触热响应分析的准确性,基于Johnson-Cook材料模型,充分考虑含摩擦因数在内多种材料属性的温度相关性、3种热传递方式和轮轨实际廓形,建立了全比例三维弹塑性轮轨滑动接触有限元模型,采用完全耦合法对滑动接触状态下的轮轨进行热机耦合分析;研究了车轮以1 m·s-1速度沿钢轨滑行0.1 s时的轮轨温度场和应力场分布特性,分析了轴重、相对滑动速度对轮轨接触区温度场的影响,得到了热影响层深度、热影响层宽度、轮轨表层温度随轴重、相对滑动速度的变化关系。分析结果表明:轮轨最大等效应力发生在次表层接触斑中心处,车轮表层最高温度发生在接触斑后半部分中心处,车轮表层最高温度为848 ℃,钢轨表层最高温度为768 ℃,钢轨表层最高温度低于车轮表层最高温度;轮轨热影响层很薄,车轮热影响层深度约为4.22 mm,钢轨热影响层深度约为3 mm;轮轨热影响层深度随轴重增大无明显变化,而宽度随轴重的增大而增大,轮轨热影响层深度随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减小,而宽度随相对滑动速度增大无明显变化,轮轨表层温度随轴重和相对滑动速度的增大而增大,且相对滑动速度对轮轨热响应影响更大。全比例三维弹塑性轮轨滑动接触有限元模型及热机完全耦合法能够更加准确地预测轮轨滑动接触热响应,对合理开展轮轨热损伤和热疲劳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