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5篇
公路运输   40篇
综合类   11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11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针对重型载货汽车因气压制动系统发生管路破裂、机械故障或热衰退导致制动效能下降且不易察觉从而引发严重交通事故的问题,提出基于主成分分析降维(PCA降维)和马尔可夫模型的气压制动系统危险状态识别方法。考虑到三轴载货汽车双回路制动系统的结构复杂性以及制动过程制动踏板动作、系统压力建立和实现车辆减速具有明显的时序性特点,首先采用PCA降维的方法对系统状态进行辨识;然后运用驾驶人制动意图与制动系统响应的双层隐形马尔可夫模型对系统状态进行识别。受驾驶人习惯影响制动踏板作用瞬间辨识度低,采用混合高斯聚类法提取不同制动意图时制动保持阶段数据建立制动意图识别模型和系统响应识别模型,通过二者匹配程度判定系统状态。最后,分别依据实车试验数据对模型进行离线训练和在线辨识验证。试验结果表明:系统正常状态下,基于PCA降维和马尔可夫模型相结合的识别方法能够准确、有效地识别制动系统状态;制动管路断开压力降低状态下,PCA降维方法能够及时有效识别其危险状态。  相似文献   
22.
为了研究高速公路小型车的换道行为特性,采用2台无人机同时在200 m的高空对交通流进行拍摄,获取交通流运行状态。构建拍摄路段的高精度地图,获取每一时刻车辆的精确运行状态数据,在此基础上对2个视频进行拼接,最终获得车道位置、速度、车辆编号等8项关键指标,共提取换道行为1 520条,筛选后得到完整的自由换道数据942条。采用车辆轨迹是否持续偏移作为判断换道行为起终点的依据,在此基础上分析换道的时间长度、空间长度、与周边车辆的相互状态以及换道行为的安全性等16个特征参数。得出平均换道时间长度为6.09 s,平均换道空间距离为148.08 m,换道时间与空间长度均符合对数正态分布。换道车辆与目标车道后方车辆的平均距离最小(34.29 m),其相对距离在10 m以内的占28.24%,驾驶人为了加快行驶,在与目标车道后方车辆相对距离较小的情况下,依然采取换道措施。与正前方车辆的相对速度差最大,平均值为10.2 km·h-1,并且在83%的情况下,本车的速度大于前车,说明车辆自由换道是由于前方车辆行驶速度较慢所引起。采用TTC,MTC分别对换道起始时刻的安全性进行分析,并将安全状态划分为4种类型:严重-紧急状态、严重-非紧急状态、非严重-紧急状态、非严重-非紧急状态。其中严重-非紧急,非严重-非紧急这2种状态占比最高。该研究成果对了解中国驾驶人在高速公路上的换道行为特性,以及对建立适用于中国实际交通环境特征的换道行为模型具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3.
文章主要研究了某11m大型全承载式公路客车底架在Catia中从二维图纸结构到三维实体模型的建立,然后在三维实体模型的基础上在Hepermesh中建立二维板壳单元的有限元模型,再通过Optistruct有限元求解器对有限元模型进行自由模态求解,来对整个底架进行模态分析,并分析前6阶4自由模态来对底架的模态进行评价,以此分析结果来对底架的动态设计提供可靠的依据。通过有限元仿真分析的结果,来验证底架设计的合理性,大大地缩短设计周期,节省一大笔昂贵的实车试验费。因此,对底架进行3D建模以及有限元分析流程,会对底架的设计具有指导作用,即能保证整车设计的合理性,为企业省去大量的人力物力,节约高昂的实验成本,提高设计的工作效率,对企业以及对社会都会产生很好的效益。  相似文献   
24.
为了优化山区公路避险车道参数设计方案,基于离散元基本理论与方法,建立轮胎与避险车道集料颗粒流模型。利用自主研发的轮胎性能测试系统对货车轮胎垂直特性进行了室内台架试验研究,通过检测不同输入条件下的响应,标定了轮胎颗粒流模型细观参数。采用漏斗法测量了避险车道集料休止角,结合离散元颗粒流仿真方法,对集料颗粒流模型表面摩擦因数进行了标定。基于所建立的轮胎与避险车道的集料颗粒流模型,仿真分析了轮胎在避险车道中的行驶过程,模拟了车辆在运行过程中的行驶距离、行驶速度与轮胎转速的变化趋势。在甘肃S308省道K209+400处避险车道进行了实车道路试验,试验结果验证了该仿真方法的正确性。通过所建立的轮胎-颗粒流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铺设厚度,不同集料大小下的仿真结果。综合考虑减速效果和施工成本,确立了避险车道铺设厚度、铺设长度、颗粒材料等设计技术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离散元法能够很好地模拟车辆在避险车道中的行驶过程;考虑到颗粒固结等因素,建议避险车道铺设厚度不小于0.8 m;针对行驶速度大于90 km·h-1的载货汽车,避险车道设计长度建议大于130 m;避险车道集料方面,建议选用粒径为1~3 cm且圆度较高的砾石作为路床材料。  相似文献   
25.
在主动悬架系统中作用力产生装置模型的建立及性能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主动悬架系统通过液压装置产生的作用力来改善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和行驶安全性(通过性),而液压系统的动态特性直接影响作用力的控制过程。通过对液压缸工作进行分析,建立了液压缸工作状态的数学模型,并对它们的动态特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为主动悬架系统的实现及控制系统的正确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6.
地铁车辆上两种典型GTO驱动电路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上海地铁一号线进口车辆的GTO直流传动系统上的两种典型GTO驱动电路作了对比分析,并对辅助逆变器和牵引斩波器的GTO驱动电路分别进行了测试与分析。  相似文献   
27.
余强  李宏晶 《长安科技》1997,3(3):38-41
复杂形状的平面样形量规是机械加工厂的重要量具,其形状尺寸的测量一直是一个难题,本文讨论了用计算机CAD作图,对样形量规进行仿真测量的原理、程序设计方法以及系统的硬件构成,并通过实例论证了仿真测量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8.
分析了车辆爬长大坡道时的动力性、经济性与CVT传动比控制策略,在发动机最佳动力性和最佳经济性转速之间等间隔地选取多个工作点,研究了各工作点的传动比对车辆动力性和经济性的影响,通过Simulink仿真找出了车辆爬坡时兼顾动力性和经济性的CVT传动比最优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与最佳经济性传动比相比,采用最优控制策略时汽车的加速响应时间提高了1.2s,与最佳动力性控制策略相比,采用最优控制策略时汽车的燃油消耗率下降了7.9%,且车辆加速度变化曲线平顺,并无明显拐点,因此,采用传动比最优控制策略可以有效改善车辆爬长大坡道时的动力性和经济性。  相似文献   
29.
建立了基于恒速制动车辆纵向力平衡方程、制动器耗散功率及其温度变化微分方程、管路压力调节等子模型的恒速长下坡汽车制动器摩擦性能分析系统.以两轴中型汽车为例,对前后制动器在不同挡位发动机制动时的温度、制动副摩擦因数、制动力分配及管路压力变化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在不影响车速情况下,合理使用各挡发动机制动可改善汽车前、后制动器热负荷,减小或避免制动摩擦力矩热衰退,保证汽车下长坡安全行驶.  相似文献   
30.
针对上海轨道交通一号线直流电动列车因蓄电池应急供电后产生电压跌落,造成车辆辅助逆变器起动失效,导致列车丧失运营能力的故障,进行故障原因查找与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