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32篇
综合类   4篇
水路运输   3篇
铁路运输   2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斜拉板桥的动力分析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22.
吴文明  刘高  唐亮 《公路》2011,(7):99-102
无格室-承压板是钢-混凝土结合部的主要构造形式之一,在实际工程中得到了较广泛的应用.利用混合有限元法建立无格室-承压板钢-混凝土结合部计算模型,并根据焊钉连接件性能试验测得单钉荷载一位移曲线及抗剪刚度等基本计算参数,分析了考虑焊钉非线性影响情况下,钢-混凝土结合部焊钉连接件的受力行为、荷载方向焊钉剪力分布状态,钢、混凝...  相似文献   
23.
首先建立了下风侧附加翼板桥梁主梁截面的自激气动力模型。以某悬索桥设计方案为工程背景,把桥梁与流作为一系统,应用多模态颤振分析方法,研究了在主梁下风侧设置翼板这种控制措施对改善该系统颤振稳定性的效果。分析表明,主梁下风侧附加翼板对悬索桥颤振是一种有效的气动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24.
正交异性钢桥面板横梁弧形切口周边应力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纵肋与横梁交叉部位处横梁弧形切口周边疲劳裂纹是正交异性钢桥面板的主要病害之一.采用有限元方法对钢桥面板横梁弧形切口周边应力分布及特点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横梁高度对引起该类型疲劳裂纹各作用的发挥有决定性的影响,对于高度较小的柔性横梁,横梁的整体行为效应占主导地位,疲劳敏感位置遍布整个剪跨段;高度较大的刚性横梁局部行为效...  相似文献   
25.
采用有限元方法对我国常用的实腹式横隔板扁平钢箱梁钢桥面板结构进行了应力分析,研究了U肋-横隔板连接接头疲劳裂纹的产生机理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几种常见的横隔板弧形切口形状及内肋式构造、底部固定式构造等新型构造的效果进行了比较.研究表明,传统构造4和新型内肋式构造21的受力性能较为理想,但普遍适用于不同疲劳裂纹形式、加载条件、横梁高度、制造工艺的最优构造形式并不存在,需要采用基于性能的方法进行U肋-横隔板连接接头疲劳设计.  相似文献   
26.
针对连杆瓦发生的严重失效故障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失效的各个细节,查找主要原因,为减少乃至避免这类故障提供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7.
钢—混凝土结合部在桥梁结构中应用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时采用边跨混凝土梁和主跨钢梁两种结构形式,并在梁体纵向结合处通过合理连接,使其能够更好地完成设计理念的主梁,称为钢—混凝土混合梁。由于其受力性能、跨越能力、经济性能等方面得到很大改善,已经被应用于斜拉桥、梁式桥、自锚式悬索桥等多种桥梁结构中。钢—混凝土结合部是混合梁的刚度突变点,容易形成结构体系的弱点,是结构设计成败的关键。根据收集的资料,较系统地介绍了钢—混凝土结合部的构造形式、受力特点及其在桥梁结构中的应用情况,并探讨了钢—混凝土结合部研究的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28.
为了解无格室-承压板钢-混凝土结合部构造的结构特性,对该类型结合部构造的受力特点及各结构参数影响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通过混合有限元方法建立了无格室-承压板结合部构造的局部计算模型,讨论了其受力特点,并选取混凝土梁预应力、抗剪连接件刚度、抗剪连接件数量、抗剪连接件间距及承压板厚度等5项参数,对该类型的构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参数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承压板和钢梁顶底板上的抗剪连接件是该类型结合部荷载传递的主要部件,承压板以承受板厚方向的剪切为主,混凝土梁承担了大部分的结构荷载;在所取的参数范围内,承压板厚度20~70 mm的影响很小;混凝土预应力、抗剪连接件刚度和数量对该类型的结合部构造的受力性能影响很大,是设计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的问题。  相似文献   
29.
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部的合理位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以主跨926 m的湖北鄂东长江公路大桥为例,通过有限元计算和参数敏感性分析,对混合梁斜拉桥钢混结合部的合理位置选择方法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表明,利用斜拉桥索塔只承受轴力、不承担弯矩的理想成桥恒载状态,采用主梁弯曲应变能作为主要指标;同时考虑在运营状态汽车活载下的结合部局部弯矩、斜拉索索力及在恒载+活载下的支墩反力分布,是从结构受力性能上得到公路混合梁斜拉桥结合部合理位置的有效方法。此外,混合梁斜拉桥结合部合理位置选择还应综合考虑施工、经济等因素。  相似文献   
30.
逆作复合桩箱基础通过桩与沉箱共同承担上部荷载,其中钢管桩采取逆作法施工,即先设置沉箱,然后将钢管桩打入沉箱的预留孔中并入土一定的深度。沉箱与钢管桩之间通过混凝土粘结在一起,二者之间的握裹效果决定结构施工的成败。利用有限元软件An-sys进行二者之间的握裹力分析,同时进行模型试验。通过理论计算与试验相结合的方式,探讨钢管桩与沉箱之间的结合特性,为类似结构设计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