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5篇
  免费   34篇
公路运输   523篇
综合类   330篇
水路运输   291篇
铁路运输   401篇
综合运输   54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41篇
  2012年   62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78篇
  2008年   67篇
  2007年   89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4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95篇
  2002年   63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41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8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2 毫秒
31.
何智勇  黎立新 《公路》2003,(6):42-44
高填土涵式结构在山区高等级公路的桥涵设计中应用较多,结合工程实践,介绍高填土涵式结构的型式、特点及计算模式,同时提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32.
北京市交通流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信息发布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交通流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信息发布系统是北京市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介绍北京市交通流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信息发布系统设计。该系统集成来自交通管理部门、出租车指挥调度部门、公安指挥调度部门、公交指挥调度部门和医疗急救调度部门的交通信息,通过多种方式提供一般和个性化的交通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33.
中国汽车行业实施OBD系统的宏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车载诊断系统(OBD)是国际上在用车应用检查/维护制度的下一代技术。OBD的目的就是确定是否由于汽车零部件的故障导致污染物排放超过规定值。因此,国内引进第二代车载诊断系统OBD2是必然趋势。本文通过对OBD概念、法规、技术特征与局限性的介绍,针对实施OBD2对中国市场形成的巨大挑战,提出了OBD2的实施要求:燃油品质必须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提高,国内汽车行业必须做好相应的准备。最后通过综合分析给出了国内推出OBD法规分4步走的建议。  相似文献   
34.
胶焊,点焊和胶接接头应力分布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采用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比较了分析了胶焊,点焊和胶接接头的应力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胶焊接头与胶接接头的应力分布特征值基本相同,仅在焊点区内略有区别,胶焊接头中的胶粘剂有效地降低了点焊接头中焊点的应力,消除了其焊点过级处的应力集中,所得应力分布可合理解释已有强度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35.
36.
无限元法是目前数值方法中较为简便、实用的模拟无限域的方法.它是在有限元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计算方法,易为人们所熟悉与掌握.介绍了8节点单向无限元、8~12节点单向无限元、8节点双向无限元计算模型的建立.  相似文献   
37.
将激光焊接技术应用在载货车驾驶室试制中的柔性制造,利用进口的三维五轴CO2激光加工机成功地完成了大型三维驾驶室顶盖激光对接焊,试制的顶盖完全达到产品图纸要求。研制了顶盖激光切割、焊接专用夹具,并针对车身常用裸板和镀锌钢板进行了工艺试验。  相似文献   
38.
机场跑道填缝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制备聚硫填缝胶,并对其进行抗拉伸、耐高低温等性能测试,讨论溶剂、环氧树脂、DBP、填料、催化剂等各因素对其性能的影响,总结其最佳实验配方。  相似文献   
39.
对接电子信息产业人才需求,分析就业岗位工作任务、分解专业能力,在优化课程体系、增强实践教学、完善实践教学支撑体系、培养创新思维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形成高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能力培养路径,并付之于实践,为电子信息产业培养具有较强专业能力的技术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