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9篇
  免费   16篇
公路运输   180篇
综合类   118篇
水路运输   139篇
铁路运输   159篇
综合运输   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1.
为实现智能车辆危险预警辅助功能,精确建立个体驾驶员的个性化辅助系统,提出一种数据驱动的智能车个性化场景风险图构建方法。构建复杂交通场景中动静态要素属性与要素之间隐含交互关系的图表征,使用图核方法对图表征数据进行相似性度量,处理分析驾驶员操作数据并获取驾驶员个性化场景危险程度评价标签。基于支持向量机训练识别模型,建立驾驶员个性化危险评价机理与场景特征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模型输出的危险程度评价标签与真实值进行实验对比。结果表明,基于场景风险图构建的驾驶员个性化危险场景识别模型识别准确率可达95.8%,比特征向量表示法提高了38.2%,能够有效地做出基于驾驶员驾驶风格的个性化场景危险程度评价。  相似文献   
612.
白车身扭转刚度是承载式车身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对整车操稳性有着直接的影响,同时也是衡量车身轻量化水平的重要指标。由于新一代的纯电车身与传统车身有较大的结构框架差异,因此在车身设计初期,以提升扭转刚度为目标重新定义传力路径。本文基于理论分析及拓扑优化的方法找寻车身扭转刚度的最佳传力路径,通过电池包与车身的集成设计,使得车身形成多个近似圆环状的封闭结构。在车身没有增加额外质量的前提下,白车身扭转刚度可达到40 000 N·m/(°),车身轻量化系数达到1.75,做到纯电车的领先水平,同时使得整车操稳性能也大幅提升。  相似文献   
613.
为研究低含水率砂层隧道土拱效应下的破坏模式与松动土压力,自制试验装置开展低含水率条件下Trapdoor试验,利用PIV技术得出破坏模式;分析主应力偏转对侧压力系数的影响。基于椭球体理论,考虑松动区内竖向荷载梯形分布形式与表观黏聚力作用,推导不同土拱效应发挥程度下隧道松动土压力计算公式。研究结果表明,表观黏聚力使模型试验最终滑动面呈现椭圆状,与Terzaghi假设的竖直面存在差别;φ为常数时,K值与埋深正相关,随土拱效应发挥程度增大而增大;土拱效应的发挥程度与埋深成正相关,相同埋深下,K随φ增大而减小,利用本文公式计算出K随φ值变化在0.2~0.7之间。算例表明,相同埋深时松动土压力在不同含水率下随土拱效应发挥呈递减趋势,体现出表观黏聚力随土体饱和度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14.
保水剂是一种绿色环保的保水材料,目前研究集中在保水剂与土体相互作用的微观结构方面,对其力学特性方面研究较少。以掺保水剂土体为研究对象,利用保水率试验和直剪试验分别研究不同掺量和含水量土体的保水率和抗剪强度,探寻其保水性能与抗剪强度变化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表明:土体的保水率随保水剂掺量增加而增大,但超过一定掺量后,其增幅较小;土体掺入保水剂后,黏聚力增大,内摩擦角降低,有利于表层土的稳定;塑限是特殊的含水量,接近最优含水量,能使压实土形成最优结构。综合考虑保水性、经济性和抗剪强度,确定在掺量0.3%时形成最优结构。  相似文献   
615.
为了研究温度对 HIII-50% 胸部位移的影响,在不同温度下,分别进行了 2 组假人胸部标定及实车碰撞对比试验。试验结果显示,假人在环境温度下存储较长时间 (5 h) 后,胸腔温度才和肋骨的真实温度接近。温度变化可以改变假人胸部刚度,导致胸部位移的变化。假人胸部刚度自身存在差异,温度对每个假人胸部位移变化量的影响也不同,每变化1 ℃对胸部位移产生的影响在1.15 mm左右。胸部刚度的稳定性导致胸部位移产生的偏差占50%左右。因此,在碰撞试验中,应该全流程严格控制环境温度以满足法规要求。假人胸部位移数据产生偏差时,应考虑假人胸部刚度稳定性和温度两个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