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篇
  免费   6篇
综合类   47篇
水路运输   1篇
铁路运输   212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高速道岔是高速线路中必不可少的轨道设备,岔区结构复杂,轮轨接触应力大,更易造成轮轨损伤磨耗及疲劳破坏,威胁高速车辆行车安全,且道岔较区间线路造价昂贵,维护保养困难。因此,了解道岔构造和车辆过岔时的动力学性能,优化岔区轨道廓形及轮轨匹配关系以改善轮轨接触状态、延长道岔使用寿命势在必行。从高速道岔的发展现状出发,阐述数个拥有高速道岔自主产权国家的道岔发展,对比分析了岔区线型、道岔结构特点。通过岔区轮轨关系分析及车辆动力学仿真研究,总结了国内外道岔的研究现状,通过对岔区不同断面进行轮轨匹配研究,提出岔区的发展趋势及研究方向,以期为高速道岔研究与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2.
通过建立弹性车轮车辆—轨道耦合系统模型,推导出系统运动微分方程;利用Simpack动力学软件建立弹性车轮车辆动力学模型,并基于车辆的运行平稳性和曲线通过性能对弹性元件的径向刚度和垂向刚度进行优化。利用优化后的刚度对弹性车轮与刚性车轮在不同的轨道线路上的适应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弹性元件径向刚度和横向刚度的比率在0.75~1.5范围内取值能得到较理想的动力学性能;轨道线路条件越差,弹性车轮的作用越明显。  相似文献   
73.
独立旋转车轮动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独立旋转车轮的结构型式与传统轮对相比具有很大的差别,在直线和曲线上的轮轨接触动力学性能也有明显差异。独立旋转车轮理论上不存在纵向蠕滑,具有较高的临界速度和较低的轮轨磨耗,其直线对中性能和曲线导向性能较差。利用计算机仿真,对独立旋转车轮和传统轮对的动力学性能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4.
一系垂向悬挂对重载货车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实现机车车辆低动力作用,基于车辆/轨道耦合动力学原理,应用车辆与线路最佳匹配设计方法和车辆/轨道空间耦合动力学模型,仿真分析了重载货车一系垂向悬挂对轮轨动力作用的影响,优化了一系悬挂参数,降低了重载货车轮轨动力的相互作用.研究结果表明:一系垂向刚度对车辆轮轨动力作用影响甚微,一系垂向阻尼在高量值范围增加阻尼值,减轻轨道结构的振动,加剧车辆本身振动;重载货车一系垂向阻尼取50~500 kN.s/m为宜.  相似文献   
75.
采用有限元法模拟了160km/h快速货车在一次紧急制动过程中的温度及应力分布,并提出了制动盘疲劳强度评价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76.
车辆重心高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铁路货物运输向重载化方向发展,车辆重心高度将产生大范围变化。我国铁路技术标准严格限制重车重心高度,当重心超过2000mm时,车辆要限速运行。在满载条件下,我国铁路现有的罐车实际重心高度普遍接近或高于2000mm。现以GQ70为例,采用SIMPACK仿真软件建立重车车辆模型,分析在不同运行工况下重心高度对车辆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速度越高,车辆重心高度对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越大,当车辆重心高度在1800mm到2600mm范围内变化时,对横向动力学性能及安全性影响较大,对垂向及轮轨动力学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7.
液力传动调车机车具有作业效率高,经济性好,操作及维护简单等特点,液力变矩器是决定液力传动机车性能的关键。本文概述了导叶可转动的可调式液力变矩器在城轨车辆救援机车上的应用前景,介绍了B45T可调式液力变矩器的控制原理及元件试验,并对试验结果及装车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8.
基于DSP的电空转换单元控制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电空转换单元是新型微机直通式电空制动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空电联合制动的基础。文章介绍了以TMSLF2407ADSP为控制器的电空转换单元的工作原理,并完成了设计和实验室试验。试验表明该电空转换单元具有良好的线性特性和动态响应特性,能够满足列车制动机的需要。  相似文献   
79.
为解决动车组车辆在运行中出现的晃车及加速度异常情况,对磨耗后钢轨型面进行打磨,并通过仿真分析以及跟踪测量对打磨效果进行评估。分析结果表明,打磨后轮轨接触点对分布较打磨前更窄,分布于滚动圆附近,轮对发生横移时滚动圆半径变化较小,但由于其较小的接触面积导致接触应力较大,易产生较大的垂磨;打磨后钢轨匹配时由于等效锥度较小,对车辆运行稳定性及车体振动起到改善作用;打磨后钢轨的磨耗位置居中,磨耗面积小但垂直磨耗大,在运行一段时间后,轮轨接触光带会缓慢增大。因此,钢轨打磨缓解了车辆运行过程中构架横向加速度异常的情况,虽其滚动圆处垂磨较大,但其总磨耗量较打磨前小,且降低了对钢轨的损伤,有利于延长钢轨的寿命。  相似文献   
80.
我国铁路货车制动系统发展与运用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空气制动装置中的制动机、空重车调整装置、闸瓦间隙自动调整器等几个方面阐述了我国货车制动系统的发展情况及运用现状。随着近几年国民经济发展及其对铁路运输的需求,中国铁路货车快速、重载已成必然发展趋势。介绍了快速和重载分别带来的制动问题及其在我国相应的发展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展望了我国铁路快速和重载货车制动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