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4篇
水路运输   46篇
铁路运输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针对集装箱港区吞吐量增长给港区公路集疏运系统所带来的压力,研究公路交通量与集装箱公路集疏运量的关系。通过建立集装箱港区公路交通量的计算模式,并借助交通工程学的有关理论分析港口道路集疏运系统的适应性。本计算模式可指导集装箱港区公路集疏运系统的规划设计,保证集装箱港区公路集疏运系统的顺畅,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结合典型的工程实例,总结珠三角水网地区江海联运驳船挖入式港池总体设计的特点,提出了珠三角江海联运驳船挖入式港池总体设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船型、港池轴线、口门宽度、港池宽度和安全措施等,并通过潮流泥沙模型试验、船舶操纵模拟试验等科学途径验证,可供业内参考。  相似文献   
13.
游艇产业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游艇码头建设势头迅猛,但国内尚未有游艇码头设计可遵循的规范。对游艇码头平面设计的主要参数进行了研究,参考国外游艇码头的设计标准、规范、指南,分析了各种参数在国内游艇码头设计中的适用性,结论可为具体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铁联运运量的不断增长,“最后一公里”邻而不接、接而不畅的问题突出,依托钦州港自动化集装箱码头进行海铁联运设计方案研究,探索一种实现自动化集装箱码头海铁联运无缝衔接的新模式,并介绍其设计原则、空中轨道车技术可行性、路线规划、主要组成和优点等。结果表明,该模式能够有效解决海铁两种不同集疏运方式切换环节时间长、无法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高效畅通、影响海铁联运的时效和增加运输成本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大跨度钢桁拱桥主拱和边段提升支架承载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拱桥施工采用大节段提升方案时,提升支架的强度和稳定承载性能非常关键。广州新光大桥为3跨连续刚架钢桁拱桥,施工方法采用大节段提升安装,主要对该桥提升架的强度承载性能进行分析验算,并对主塔稳定性进行了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最后验算了节点的承载性能。分析结果表明,计算提升塔的内力时考虑几何非线性与线性计算结果的相比相差不大;非线性屈曲荷载与特征值屈曲荷载相差较大;初始缺陷虽然对稳定极限承载力影响不明显,但是也不能忽视,而且节点承载性能也可能成为支架承载性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依托某集装箱码头工程的后轨道梁桩基,针对开口钢管桩和半闭口钢管桩两种形式,详细对比国内外常用桩基承载力经验公式计算结果的差异,并与现场静载试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对于砂性土与黏性土成层交替分布的地基,国内外桩基承载力经验公式在侧摩阻力、端阻力、桩端闭塞效应、总承载力计算结果上均存在一定的差异,与静载试验结果相比也有所偏差。按国内规范计算的总承载力与静载试桩结果基本接近,国外经验公式的偏差较大。半闭口桩尖可显著提高砂质地基的桩端承载力,桩端闭塞系数可达0.8以上。相关结论可供类似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广州港各港区集装箱运输发展情况以及区域集装箱运输格局的分析,明确广州港各港区在未来集装箱运输格局中的功能定位,同时以南沙港区为主导研究未来广州港集装箱码头运输的整体格局。  相似文献   
18.
大型潟湖港区往往通过狭长的运河航道与外海相连,运河内面临外海波浪、涨落潮流和船舶航行的多重影响,显著的波流耦合作用以及船舶螺旋桨射流冲刷给运河岸坡的护底防护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为了解决这种复杂水力环境下护底保护问题,通过对国际通用规范中相关计算理论的研究,总结提出了一套适宜的计算方法,便于工程人员更好地运用国际规范解决相关问题,同时可为国内规范的修编提供参考、助力中国规范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9.
游艇产业近年来在我国蓬勃发展,游艇码头建设势头迅猛,加油码头作为游艇港重要的配套设施,常需在设计中予以考虑。本文对游艇加油码头的设计进行了研究,参考国内外相关的设计标准、规范、指南,分析了各种参数在加油码头设计中的适用性,结论可为具体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厦门港嵩屿港区与嵩屿电厂相邻,港区建设时需要对电厂原有温排水通道进行改造,受场地限制,大型电厂温排水通道必须穿过港区陆域,从码头前沿直接出海,温排水通道对港区平面布置、结构设计、船舶靠离泊、泊住作业等方面均有较大影响。文章通过对码头平面布置及结构设计与电厂温排水通道的协调进行研究,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