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2篇
综合类   20篇
铁路运输   63篇
综合运输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通过分析现行列车运行图下输入车流对编组站到解系统的影响,指出了编组站到解系 统所存在的部分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在运输组织方面的对策方案.  相似文献   
22.
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布局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交会点是否需要设置为换乘站、换乘站设置对整体线网的优化有何影响、用什么标准衡量和评价换乘站的布局进行深入的研究。根据充分发挥线网整体效率、均衡客流强度、减少乘客无效乘距的指导思想,提出从网络发展水平、居民出行条件改善、运营效果三方面9项指标组成的轨道交通换乘站布局方案综合评价体系,研究指标量化的方法,对城市轨道交通换乘站布局进行多目标模糊综合分析评价。以某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为例,应用评价体系推荐出最优布局方案。  相似文献   
23.
参考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分类标准,将城市轨道交通分为地铁、轻轨和有轨电车三大类,对世界城轨交通运营现状进行统计.分析表明:截至2020年底,全球有77个国家和地区的538座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总里程超过33 346 km,其中地铁、轻轨、有轨电车各占53%、5%和42%.截至2020年12月31日,我国内地累计有4...  相似文献   
24.
通过分析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说明"大客流"状态已逐渐成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中的常态化现象。为了对城市轨道交通车站内客流进行更准确的辨识与监控,保证运营安全,尝试将图像技术引入轨道交通的客流辨识与安全管理中:建立客流图像特征值与客流特征值的联动关系,给出客流辨识的函数,并开发客流辨识系统。北京地铁雍和宫站的实际视频数据的辨识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准确度较高,具有一定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5.
详细介绍波士顿地铁线路、车站布局和线路、列车运营组织方面的特点,与北京地铁的运营效果进行对比分析,阐述其对我国地铁线网规划和运营的启示。  相似文献   
26.
中国城市化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供机遇,轨道交通也助推城市化达到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轨道交通 TOD 的 30 年发展备受关注,无论在实践层面还是在理论层面都进行了大量探索。当城市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时, 很有必要厘清轨道交通 TOD 的发展机制与运作规律。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视角,审视轨道交通 TOD 走过的路径 与作用,回顾轨道交通 TOD 从引进消化吸收到创新再发展的历程,梳理总结其发展规律及在中国实践的特点与 贡献,思考轨道交通 TOD 在城市化新阶段的发展趋势及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27.
基于节点服务的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理的列车停站方案对高速铁路运输计划的制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既有停站方案的编制受到各种技术与政策因素的影响,一般采用人工方法反复调整确定。本文提出一种基于节点服务的高速铁路列车停站方案优化模型,该模型的特点是将不确定性和不易量化的因素统一用节点服务表示,以方案总停站次数最少为目标,将节点服务频率、站间服务可达性、单个列车停站次数等作为主要约束条件,构建带有叉乘约束的非线性规划模型。运用停站概率与计算机模拟结合的方法有效解决了模型求解的问题。通过模型灵敏度分析发现,单个列车停站次数约束是影响停站方案求解可行性的关键问题。最后,以国内某高速铁路为例,进行实践应用,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28.
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微观仿真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为准确预测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聚集能力和设施利用程度,分析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特点,提出旅客集散仿真的基本流程,构建基于个体活动的旅客集散微观仿真模型.将旅客在站内的活动过程划分为路径选择、节点选择和决策感知3个阶段,运用最小支撑子图求解旅客路径,建立基于多项LOGIT模型的节点选择模型,给出旅客复杂行为决策感知的统一表达式,开发大型铁路客运站旅客集散仿真系统.以北京南站为例进行综合仿真分析可知:全站绝大多数时间内服务水平较高,高峰时间段服务水平有所下降;在高峰时期最高聚集旅客人数达3 907人;在非高峰时期可以适当减少售票窗口,以提高售票设备利用率.  相似文献   
29.
铁路提速后,大量的铁路平交道口已经改为下穿的框架桥结构形式。对于高速铁路和城际铁路下的框架桥施工,由于列车速度较高,普通顶进法的下穿框架桥施工技术已经很难满足限速和施工过程中的安全的要求。为此把管棚和桥式盾构顶进法施工技术引入到下穿框架桥施工中。这种施工方法能有效地提高铁路的行车速度,提高铁路的运输效率。并通过对管棚和桥式盾构法施工中需要采取的安全措施的分析,结合现场实际应用情况,提出了管棚和盾构法框架桥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0.
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力优化配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网络运力配置计划,应在深入分析网络中各线客流的随机变化规律、各线运力之间的关联性、乘客服务需求的基础上,不断提高运输设备能力的利用率、运力配置计划的鲁棒性以及运力计划编制过程的高效性。结合以上问题,分析列车运行模式、客流分布特点、乘客服务水平、企业运营成本、列车定员和线路通过能力等制约轨道交通运力优化配置的影响因素,研究网络运力配置优化的方法。在计划优化过程中,同时考虑运营企业的列车运行成本、乘客换乘等待时间费用等具体需求,结合客流变化的不确定性,建立运力配置优化机会约束模型。本文最后以北京轨道交通网络及其客流为背景,利用模型计算得出基于"独立运行"、"同网同间隔"和"周期化运行"等3种运营模式下的网络工作日运力优化配置方案,并对各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模型运算效率高,能反映实际情况,可为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人员提供实用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