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9篇
  免费   2篇
公路运输   128篇
综合类   45篇
水路运输   58篇
铁路运输   76篇
综合运输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为了解决含双向不分道行驶的狭窄支路路段交通网络配流问题,提出基于路段宽度、单车道通行能力、双向流量比例等因素的支路路段通行能力近似公式;通过扩展支路路段费用的表达形式,建立了分析支路路段双向车流相互作用的交通网络均衡模型.鉴于支路路段费用函数不是关于方向流量的凸函数,采用最短路径上全有全无分配并结合相继平均法设计了模型的求解算法.结果表明:该近似公式与模拟结果基本吻合;含双向不分车道行驶支路路段的交通网络均衡模型与算法,有效地推广了常规配流方法,可用于解决实际工程问题.  相似文献   
52.
从几个不同的角度研究沥青混合料,以最大程度节约社会成本,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53.
针对大量的水下航行器使用试验数据,构建复杂非线性系统或是高维对象模型问题,提出一种动态辨识建模方法.首先对非线性离散对象建模问题进行了描述;然后提出一种搜索、聚类、模式分类和线性辨识技术相结合的模型辨识方法;最后通过一个仿真建模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4.
以一座刚架拱桥——团结桥为背景,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空间模型,对其荷载横向分布系数进行分析,并与弹性支承连续梁法的计算值、实桥静载测试结果相比较,分析刚架拱桥荷载横向分布系数的变化规律,为刚架拱桥的检测与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5.
针对环氧树脂防水抗滑层在奇龙大桥钢桥面铺装中的应用,总结分析了其桥面铺装的方案选择、施工质量控制和施工要点,开展了环氧树脂防水黏结层及抗滑层的性能试验研究,评价了环氧树脂黏结层的养生强度增长规律。结果表明:在环氧黏结剂未完全固化前,其拉剪强度随着养生时间的增加逐渐增长,待其达到完全固化强度后趋于稳定,且养生温度是其拉剪强度增长的关键影响因素。跟踪调查了奇龙大桥通车1年后的桥面铺装层状况,调查结果表明其桥面铺装整体路用性能表现良好,其长期性能有待于进一步跟踪观测。  相似文献   
56.
王黎 《水运工程》2017,(8):107-110
针对钢板桩施工问题,以马来西亚槟城吹填二期(STP2)工程为例,对Z型钢板沉桩机具选型及沉桩工艺进行研究。通过对比3种国外常用的钢板桩沉桩阻力估算方法及含导向架和无导向架施工的实际应用效果,优选出适合沉桩的振动锤型,并总结出两种沉桩方法的优劣性及适用情况,总结陆上钢板桩作业涂层常见受损问题及修复措施。  相似文献   
57.
本文介绍了1975~1988年间世界各国铁路工效学文献资料内容,并以基础工效学检索分类为依据分析了文献内容,主要涉及四个方面:1.影响人的行为与过程的物理环境因素。2.作业域配置与布局。3.视觉显示终端对操作者影响。4.影响作业人员感觉和行为的各种因素。这些文献对国内研究铁路安全的科研人员与实际工作者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8.
黎书生 《铁路航测》2002,28(3):19-22
通过分析现有典型铁路勘测设计系统,指出了铁路勘测设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简要论述了CARD/1应用解决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9.
60.
阐述利用机车整车试验动态检测装置代替机车线路运行试验的必要性、可行性和发展过程。分析比较机车试验台轨道型式、轨道轮直径和黏着系数的适用条件。推荐机车试验台的试验内容和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