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72篇
  免费   90篇
公路运输   279篇
综合类   318篇
水路运输   150篇
铁路运输   285篇
综合运输   30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1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95篇
  2011年   90篇
  2010年   82篇
  2009年   81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60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研究目的:采用常规手段勘察困难或效果不佳的、埋深较大(15~100 m)的各类采空区和岩层,构造组合复杂的不良地质的勘察问题。研究方法:结合铁路工程中的煤窑采空区、断层破碎带勘察和隧道围岩完整性评价等方面的工程勘察,采用有序波前重建法进行井中地震CT计算,分析评价有序波前重建法的使用效果。研究结果:应用取得了较好的勘察效果,煤窑采空区、断层和公路隧道等勘察目的体在CT图像上均有明显的反映。研究结论:采用有序波前重建法进行井中地震CT计算,可以解决采用常规手段勘察困难或效果不佳的、埋深较大(15~100 m)的各类采空区和岩层,构造组合复杂的不良地质的勘察问题。  相似文献   
92.
王宇  雷蔚慧 《铁道机车车辆》2005,25(3):43-44,56
对机务统计工作中的细节进行逐一分析,以提高工作效率为目标,在保证与原有系统兼容的情况下,采用计算机系统集成的办法,以辅助分析或自动化办公来减少统计人员手工操作时间,从而提高机务统计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93.
用神经网络分析估计斜拉桥的施工控制参数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结合一座三塔四跨预应力混凝土斜拉桥施工过程,进行用神经网络分析估计斜拉桥施工控制参数的研究。用神经网络分析估计斜拉桥施工控制参数的过程主要包括建立神经网络、计算训练样本、训练神经网络和网络仿真四部分。运用神经网络仿真计算进行斜拉桥施工监控的具体方法是,先计算当前施工状态的索力和标高,再预测下一节段的索力和标高。经过往复循环,逐一进行节段预测调整,从而指导斜拉桥顺利施工。通过对比该斜拉桥合拢后部分节段索力及主梁控制点标高的计算值和实测值可知,用神经网络分析进行斜拉桥施工监控的效果达到设计的理想桥梁线型和索力要求。  相似文献   
94.
高速列车诱发地面波与轨道强振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雷晓燕 《铁道学报》2006,28(3):78-82
在高速运行的条件下,当列车达到某种速度时,列车将引起轨道和大地的强烈振动。本文通过建立轨道振动微分方程,得到单轮作用下轨道变形的解析表达式。在此基础上,利用叠加原理,研究轨道临界速度与单轮和高速列车诱发轨道强振动的关系,分析了轨道基础弹性模量和轨道抗弯刚度对轨道临界速度及轨道振动的影响。计算表明,轨道基础弹性模量是影响轨道临界速度的主要原因。尤其是当轨道基础为软土地基时,轨道临界速度很低,容易被中高速列车超过。当列车速度接近轨道临界速度时,轨道将发生强烈振动。分析还显示当列车速度低于轨道临界速度时,提高轨道抗弯刚度对减小轨道振动的作用并不明显,但当列车速度接近轨道临界速度时,增加轨道抗弯刚度对减小轨道振动的作用则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95.
铁路隔振沟减振的数值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通过建立铁路隔振沟对轨道减振分析的力学模型,运用ANSYS大型有限元通用软件对隔振沟深度、隔振沟宽度及隔振沟位置对隔振沟减振效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隔振沟深度是影响减振效果的主要因素,随着隔振沟深度的增大其减振效果逐渐增强;而隔振沟宽度和隔振沟位置对隔振沟减振效果影响不大;隔振沟对高频振动的减振效果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96.
山区地形变化多端,在高速公路路线设计中,应灵活运用曲线定线,同时注重线形的连续性,使路线与地形相协调;在选择顺河绕行和隧道贯通方案时要谨慎比选;对山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也要从路线设计之初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97.
在使用全站仪对大型建筑结构的变形进行实时监测时,受建筑结构、地形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有时某些测站点不得不布置在变形区内。在实时监测过程中,当变形区内测站点发生偏移时,该点的设站数据仍然是偏移之前的,这必然对监测数据的精度造成不利影响。为解决这一问题,推导出测点偏移对监测数据影响的定量公式,并对该不利影响给予实时改正。进行了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动态实时监测系统中,这种方法可完全消除测站点不稳定带来的误差,并且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98.
等维灰数递补技术在隧道地表沉降预测中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于等维灰数递补数据处理技术,建立了等维灰数递补GM(1,1)模型,对洞口山体沉降进行预测和模拟,以判定洞口山体的稳定性。结果表明:等维灰数递补数据处理技术充分利用了系统响应的最新信息,降低了预测系统的灰度,提高了模型的预测精度,预测结果可靠,与常规灰色预测模型相比,该法更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
对不同的产品制定出相应的个性化指数(百分比),将其作为衡量企业先进程度和产品质量的标准之一,这项指标的制定和提出将大大活跃企业的创新能力,并进一步促进市场的繁荣。  相似文献   
100.
摘要:某微型轿车在开发初期,制动距离偏长,不满足技术标准要求。制动距离偏长的原因有很多,一般分析起来比较繁琐。通过运用理论分析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较为容易的找到了问题的关键点,并提出了解决措施,最终使其制动性能达到既定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