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91篇
  免费   540篇
公路运输   2110篇
综合类   2413篇
水路运输   2108篇
铁路运输   1105篇
综合运输   195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73篇
  2021年   454篇
  2020年   272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36篇
  2017年   145篇
  2016年   124篇
  2015年   267篇
  2014年   354篇
  2013年   488篇
  2012年   494篇
  2011年   595篇
  2010年   590篇
  2009年   593篇
  2008年   616篇
  2007年   555篇
  2006年   525篇
  2005年   485篇
  2004年   185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96篇
  2001年   125篇
  2000年   98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9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为了能够使用现有的数据挖掘技术(例如粗糙集)对外汇汇率时间序列进行数据挖掘,必须从外汇汇率时间序列数据中抽取决定时间序列行为发展趋势的静态属性.针对外汇汇率时间序列的特殊性,给出了时间序列静态属性抽取技术的几个关键步骤,完成了从外汇汇率时间序列中抽取出静态属性,最后利用这些静态属性组成的数据库,实现了对外汇汇率时间序列比较准确的预测.  相似文献   
22.
高速公路事件检测是交通管理与控制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将交通流动态预测与事件检测相结合,探讨了基于偏差分析的事件识别方法。该方法对3个主要的交通流参数,交通量、地点车速和时间占有率进行动态预测,对预测值与实际值的偏差进行统计分析,明确了事件检测的具体步骤和事件发生概率的计算模型。该方法不受检测路段具体位置和时间的限制,具有较高的检测率和较小的误报率,有助于管理人员制定决策。  相似文献   
23.
为解决调度命令通用性和扩展性较差的问题,运用以工作流管理为核心的多维理论和技术研发调度命令系统。通用调度命令系统体系框架确定系统的理论框架、技术框架、服务框架及实现框架,决定系统的构成形式,以及系统功能模块与接口等。理论框架包括时空理论、网流理论、智能理论。技术框架是系统采取的技术路线,包括工作流管理技术、模板技术和基于导航的软件自动生成技术。服务框架是为满足用户的现实需求和扩展需求而明确系统应具有的处理能力。实现框架采用基于MVC模式的J2EE框架。基于工作流管理的通用调度命令系统实施经历了过程定义、过程优化、系统开发和系统执行四个阶段,形成互联互通、集中统一的调度命令数据源和工作流。  相似文献   
24.
为防止弹性悬挂式机车中间轴驱动装置横向位移过大,发生碰撞,提出了端轴驱动装置弹性悬挂、中间轴驱动装置固定连接的方式。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SIMPACK建立整车动力学模型,对比分析驱动装置悬挂方式对机车动力学性能的影响,认为采用这种悬挂方式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本文提出在电气化铁路远动系统中采用高性能,低价格,灵活易用的通讯网络BITBUS构成分层的分布式网络系统,用网络结构代替常规的双机加切换器的结构。既简化了系统结构了又成功地解决了系统资源的共与分配,并为系统以后可能的扩展与联网打下了基础。运用软件工程学的有关技术和方法开发系统软件,使系统结构清晰,易于维护和扩充,本文针对电气化复线渡线开关监控系统的特点,给出了该系统采用的软,硬件方案及其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26.
通过对货运规章运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采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规章文电,从而保证货运规章的正确执行,确保货物运输安全。  相似文献   
27.
付君  朱立科 《中国修船》2006,19(4):41-43
文章从系统硬件、软件、通讯三方面介绍美国YORK公司开发的大型集装箱船舶冷藏集装箱集中监控系统REFCON,可供同行借鉴。  相似文献   
28.
针对传统柴油机状态监测的不足,采用模糊数据融合的方法,对多传感器测得的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实现柴油机故障的预警及柴油机状态的监测。  相似文献   
29.
提速干线编组站出发子系统内部匹配与协调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提速干线编组站货物列车到发时刻不均衡运营特征,根据编组站作业特点和要求,运用排队论和随机过程理论,对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临界密集出发时间进行计算分析。认为出发子系统允许的接车延误概率应控制在0.12以内;当区间通过能力利用率在繁忙时间达0.85以上时,出发场的到发线应在10股以上。提高出发子系统转场和接车可靠性的措施包括:提高无调比、适当增加出发场到发线数量、降低编组调车机车的作业负荷、减小出发时间间隔不均衡系数。给出一定出发强度下的临界密集发车时间计算式,便于指导运输组织工作。改善出发子系统匹配与协调关系的有效途径包括:合理配置列检组数、转线接车延误率控制在10%以内、密集到发期间区段通过能力利用率不能超过90%、降低衔接区间发车时间间隔变异系数、连续高密集发车时间不能超过临界发车时间、适当增加分类线及到发线数量、优化列车运行计划、平衡双向系统作业负荷、加强管理、优化运输组织。  相似文献   
30.
计算机模拟在港口营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珂  朱平 《水运工程》2005,(2):43-46
介绍港口营运的计算机模拟。根据作者对计算机模拟在港口营运应用的经验,介绍港口模拟的步骤、港口模拟的应用范围,并给出一算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