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6篇
  免费   32篇
公路运输   145篇
综合类   153篇
水路运输   165篇
铁路运输   108篇
综合运输   2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4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高速公路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路线设计不能局限于满足交通运输功能及经济发展的要求,还应着眼于保护沿线的生态环境,做到公路主题工程与生态环境的自然和谐。不仅使公路本身形成一个行车迅速舒适、清洁安全的环境,还应使公路融入周围环境。  相似文献   
102.
该文指出互通式立交设计往往局限于满足规范要求就是满足了安全要求,设计者经常忽略运行过程中驾驶人员的心理、生理方面的感受以及车辆的行驶特性等。往往是满足规范的单个指标在某些场合组合在一起时,可能出现不安全因素。变速车道及分流鼻处的设计尤为如此,因此,在立交设计中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03.
该文针对我国城市交通系统中的自行车交通现状,分析了城市交通发展趋势,论证了自行车交通的地位和作用,并倡导居民出行选择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以及对未来自行车交通的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可供相关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4.
同步碎石封层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同步碎石封层技术为研究对象,对其工作原理、技术特点、材料要求及施工工艺等关键技术进行研究,研究成果可以有效地指导同步碎石封层技术的应用,具有一定的工程价值.  相似文献   
105.
事例修改是事例推理系统的重要环节和难点.文中通过分析汽车车身内部布置过程的特点,提出以规则和关系表达式描述的车身内部布置的约束并建立了其对象模型.结合规则推理和约束满足建立了车身内部布置事例的修改策略,实现了布置事例的修改.  相似文献   
106.
铁路客运车站旅客服务系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鉴国外铁路旅客服务系统,结合我国实际,对目前既有车站的旅客服务系统的信息进行归纳和分类,并对系统进行功能和体系架构的设计和再造.对几个关键的子系统给出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07.
本文重点介绍了多层住宅轻钢结构的受力特点、截面形式和静力计算理论;提出了将普通钢结构程序修改为多层住宅轻钢结构程序的具体流程.为多层住宅轻钢结构程序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采用数值分析软件Sesam/HydroD对某半潜式起重船在航行状态和起重作业状态下的波浪载荷进行长期预报和短期预报.在航行状态下,预报得到的最大波浪弯矩和剪力分别为规范值的1.4倍和2.0倍,用于进行结构疲劳评估(超越概率为10-2)的波浪弯矩最大预报值约为用于进行结构强度评估(超越概率为10-8)的波浪弯矩最大预报值...  相似文献   
109.
依托北京某拟建住宅项目,采用现场监测方法获得地铁列车运行引起建筑物场区内地面振动的振动特性,并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地铁-土体-建筑一体化三维数值模型,预测拟建楼房的振动规律,预测结果与现场监测结果对比显示二者有良好的一致性,并分析采取基坑围护桩作为减振措施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1)在地铁运行影响下,地面振动加速度级随着频率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2)对于10层左右的建筑物,地铁运行振动引起的动力响应随着楼层的增加,存在一个先减小后增大的过程,地面首层和顶层的动力响应最为显著;(3)基坑围护桩能有效减小建筑振动响应,各典型楼层最大Z计权振动加速度级均下降7~9 dB;(4)随着楼层的升高,建筑结构对30~40 Hz频段的建筑物竖向振动具有一定削弱作用。  相似文献   
110.
阐述了广东城际公交化多元支付票务系统总体需求及建设内容,介绍了既有票务系统的系统结构特点及不足,详细阐述了新建票务系统的架构、功能、主要业务流程及应用情况.基于公交化运营需求,引入地铁票务模式.兼顾实名制等要求,采用人脸识别技术,接入地铁清分中心,并实现了与外部系统的对接,通过车站的前置系统进行防重复交易校验,并通过车站终端设备实现注册及检票等票务处理,支持手机乘车码、银联卡、一卡通等多元支付方式.实际应用情况表明:该票务系统与12306客票系统并行运行,相互独立,能实现乘客公交化出行,能较好地满足城际铁路乘客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