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3篇
  免费   238篇
公路运输   1529篇
综合类   1601篇
水路运输   1539篇
铁路运输   1068篇
综合运输   22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134篇
  2021年   279篇
  2020年   199篇
  2019年   86篇
  2018年   82篇
  2017年   109篇
  2016年   99篇
  2015年   207篇
  2014年   287篇
  2013年   395篇
  2012年   414篇
  2011年   418篇
  2010年   463篇
  2009年   499篇
  2008年   453篇
  2007年   493篇
  2006年   409篇
  2005年   276篇
  2004年   114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6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3 毫秒
971.
为了解决泥水盾构工程中高透水地层开挖面上泥膜形成困难的问题,从改善泥浆成膜性能的角度出发,在泥浆中添加轻质砂作为粗粒材料,开展加砂泥浆在砂性地层中的渗透成膜试验研究。改变泥浆中粗粒材料的粒径和添加量,测定不同加载条件下的成膜滤失量。根据成膜时间和冲破压力等成膜指标,分析粗粒材料对泥膜形成效果和修复能力的影响,探明加砂泥浆的成膜空间分布特征,揭示粗粒材料在不同孔隙尺寸的砂性地层中的堵塞机制。结果表明:泥浆粗粒材料可有效堵塞地层孔隙并提高成膜效率,提高泥膜冲破压力和修复能力;泥膜形成区域可以分为前端扩散区、初始形成区及后端形成区,初始形成区和后端形成区的泥膜承担了大部分水土压力;粗粒材料粒径与地层孔隙直径的比值关系决定了初始形成区的分布区域、分布形态及发展方向;粒径较小的粗粒材料(0.3 mm或0.5 mm)与泥浆颗粒能产生良好的协同作用,形成稳定的架桥结构,泥膜更为致密,质量较好;而添加粒径较大的粗粒材料(0.75 mm或1.0 mm)将产生较大的滤失量,或者难以形成泥膜;加砂泥浆的成膜效率随着粗粒材料添加量的增加而大幅提高,但添加量增加到一定程度后,这种提升效果显著减弱。特定粒径的粗粒材料具有一定的适用范围,因此需要根据地层孔隙特征合理选取粗粒材料的粒径和添加量以达到最佳的成膜效果。  相似文献   
972.
水泥浆液是隧道与地下工程水害治理与地层加固的常用注浆材料。针对利用水灰比调节水泥浆液黏度的传统方法在注浆治理工程中存在的局限性,通过掺加2种外加剂实现了水灰比为1:1的水泥浆液的黏度和流动度在一定范围内动态可调。选取典型工程中遭遇的全风化花岗岩为被注介质,开展了注浆模拟试验,研究了不同黏度浆液在全风化花岗岩中的扩散规律,分析了浆液黏度对注浆加固效果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水泥浆液在被注介质中整体呈现劈裂扩散模式,随着浆液黏度的增大,主劈裂浆脉扩展形态由"三叉形"逐渐向"折线形"转变,主浆脉宽度变厚,被注介质的单轴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不断提高;在水泥浆液黏度为24.6 s时,加固土体的单轴抗压强度提高了87%,内聚力和内摩擦角分别提升了220%和46.6%,内摩擦角与抗剪强度随浆液黏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可见内摩擦角的提升可作为影响被注介质抗剪性能的关键指标;临近18.8 s的浆液黏度是浆脉扩展形态转变和被注介质强度增长速率变化的敏感黏度。研究成果可为全风化花岗岩及类似地层注浆治理工程中的注浆材料选型、黏度调控及加固效果评价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973.
红砂岩的岩性决定了其是一种不良的公路路基填料。文中以瑞寻高速公路建设项目为依托,研究了两类江西省典型红砂岩化学成分及结构组成比例,并进一步研究了红砂岩对水的敏感性影响因素,进行了相关试验研究;提出了红砂岩填筑路基的性能改善措施。  相似文献   
974.
利用计算机技术设计的车务培训考试系统,可以增强车务段接发列车人页的模拟演练.该系统通过Internet和局域网,真正实现无纸化网络培训和考试.  相似文献   
975.
基于PEMS的MOBILE与COPERT排放模型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机动车尾气排放宏观模型,本文首先系统地介绍了MOBILE与COPERT模型的算法原理、特点及应用;然后描述了车载尾气检测设备(PEMS)的数据采集及分析方法,并利用车载尾气设备检测的实测数据对两模型进行了参数校正;最后从排放因子和道路等级角度将两模型输出的预测值与实测值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在测试车辆总行驶周期内以及各道路等级下,COPERT模型的NOx、HC和CO排放因子预测值较MOBILE模型的预测结果与实测值更为接近;在测试车辆总行驶周期内,前者误差比后者分别小19.2%、40.8%和22.0%. 最后得出结论:在预测中国机动车尾气排放时,COPERT模型较MOBILE模型更为适用.  相似文献   
976.
介绍铁路建设项目管理中检验批数据应用的相关背景,检验批数据的空间、时间和专题三大数据特征,以及检验批数据与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投资控制以及物资设备管理的关联关系,并建立相应的关联关系模型,形成采用计算机存储和管理的检验批数据规范.  相似文献   
977.
为分析某燃料电池城市客车储氢瓶因悬置安装集成阀引起的瓶口附近疲劳问题,对储氢瓶模态和实车运行时的车顶加速度进行了测试,并导出了振动试验台重现振动所需的疲劳评价谱.利用该评价谱在振动试验台上对储氢瓶进行激振,测试储氢瓶瓶口在各种评价谱下的动态应力,并根据多轴疲劳理论分析了储氢瓶的疲劳特性.结果表明,该储氢瓶瓶口的疲劳强度在可接受的区域内,集成阀的振动不是储氢瓶瓶口疲劳的决定因素.  相似文献   
978.
山区高速公路隧道群运营管理较为复杂,在发生事故时必须考虑各隧道之间的相互影响.提出互通式立交—路段—隧道群协调交通控制策略,即将高速公路划分为不同交通控制区段和交通控制单元,在发生灾害事故时,遵循“先内后邻”、“由远及近”的原则实施联动控制.以增从高速公路为例,列举凤凰山特长隧道火灾工况下的应急管理预案对上述理论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79.
行星机构杠杆模拟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数学解析法分析行星机构比较抽象、难以直观理解的问题,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杠杆法,即把行星机构转换成杠杆系来进行分析;并以工程机械行星变速器为例说明如何应用杠杆法进行传动方案分析,结果证明杠杆法适用于任何行星机构,且更加直观、简单。  相似文献   
980.
结合珲春至乌兰浩特高速公路某一级路改造工程,依据原有一级路面使用状况、强度调查资料,以路表面病害及弯沉作为控制指标,提出原有一级路补强方案,为今后一级路改高速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