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0篇
  免费   21篇
公路运输   10篇
综合类   27篇
水路运输   709篇
铁路运输   1篇
综合运输   6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0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90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42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100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7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21.
筒仓配煤系统自动化程度高、在线监测手段齐备、作业过程清洁、环保,该系统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炭的燃烧效率,降低污染物排放.结合荷兰鹿特丹港EM0配煤中心和连云港港口配煤系统的运营状况,重点分筒仓配煤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在港口建设的优势,指出在港口建设筒仓配煤系统的意义及推广前景.  相似文献   
722.
翟慧娟 《水运管理》2011,33(9):19-20
为推动我国引航事业发展,通过分析我国引航费收的现状,指出目前我国引航费收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体收费水平偏高;收费结构不合理;起码计费吨偏低;内贸船舶引航未征收附加费,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适当降低外贸引航的基本费率,提高引航的起码计费吨,开征节假日、夜班附加费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3.
李颢 《水运管理》2011,33(9):31-33
为推动我国水运业健康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水运立法发展历程和现状,概括总结我国水运立法的总体特征和形势,根据当前的主要问题,从充实公用基础设施领域立法、加强市场行为规范和监管立法、加强市场诚信信息体系立法等三方面提出进一步完善我国水运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724.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与不断完善,水运工程市场的体系和造价模式也处在重大的转型过程中.文章论述了目前不适应水运工程发展的部分工程项目费用,提出一些需要改进的意见和建议,以寻求适合我国特点的水运工程造价的体系和模式,对传统模式中的项目费用,应进行及时地调整和规范.  相似文献   
725.
通过对第4代港口发展趋势的分析,提出港口发展现代智能化技术的必要性,并对我国港口智能化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进而探讨我国港口智能化发展的重点和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726.
工程位于缅甸西部的马德岛东北侧水域。在现场实测水文、泥沙、地貌等资料分析的基础上,依据码头和航道设计方案,利用整体潮流物理模型、ADCP走航式测试方法及波浪潮流泥沙数学模型等手段,对工程海域的水沙环境、码头前沿水域的流态及航道开挖抛泥区的选择等工程建设的关键要素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码头前水域涨、落潮水流都较为平顺,在该处修建码头是可行的;在选划的抛泥区A、B、C三区内抛泥,对航道基本没有影响,是安全经济合理的。  相似文献   
727.
由于受海域自然环境、使用条件和内部材料等因素的影响,高桩码头构件易产生钢筋锈蚀、混凝土劣化、钢筋与混凝土间粘结力降低等现象,会使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力随时间不断降低,作用荷载随时间也不断发生变化.本研究将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力和作用荷载均视为随机过程,将其转化为设计使用期内年极值的随机变量,采用JC方法计算结构物的可靠度指...  相似文献   
728.
文中介绍了海上溢油微型跟踪浮标的技术特点和研究情况,通过水动力学研究,优化了微型跟踪浮标技术参数,采用卫星定位通讯方式实现海上溢油的全天候全过程监测,海上试验效果良好,为海上溢油事故应急快速反应提供了一种有效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729.
王一峰  陈凯  黎广宇 《交通与计算机》2011,29(4):121-123,129
内河成品油运输具有一定的危险性,一旦油品泄漏,将对事发地及下游地区的环境造成巨大的污染,并且,借助水流和风力,溢油的发展态势也将难以预测,为事故的救援造成相当大的难度。以澜沧江为背景,介绍了一套内河溢油远程监测系统,实现了对澜沧江流域溢油事故的无线远程监测,特别是通过对溢油扩散过程的分析,研究出一套适用于内河的溢油扩散算法。  相似文献   
730.
目前,水运行业能源管理领域缺少相应的标准体系,通过介绍水运行业能源标准现状,并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水运行业能源标准体系的设立原则,构建水运行业能源标准体系,以推动水运行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