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4篇
  免费   83篇
公路运输   279篇
综合类   207篇
水路运输   555篇
铁路运输   132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42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63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62篇
  2009年   76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66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61篇
  2004年   50篇
  2003年   36篇
  2002年   44篇
  2001年   29篇
  2000年   29篇
  1999年   1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朱蕾 《铁道建筑》2007,(2):46-47
目前运用SMW工法的设备进行土体加固在软土地区的深大基坑项目中运用前景广阔。虽然与高压旋喷桩等传统的加固方法相比其施工过程对周边土体扰动较小,有利于环境保护要求较高的工程实施。但在施工参数的设置上完全忽略其挤土影响,加之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异常工况时未及时应对就很可能会对周边的保护对象构成威胁。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SMW水泥土搅拌桩施工期间相邻地铁隧道的自动监测数据进行分析,总结隧道结构受其挤土作用的变形规律。  相似文献   
102.
《水道港口》2005,26(4):211-211
据黄河三角洲国家自然保护区大汶流管理站观测,2005年黄河第4次调水调沙以来,所带来的泥沙形成的新淤地已经向海里推进超过了1.6km,目前至少新增湿地133.4hm^2。此次调水调沙是近4年来黄河三角洲新增淤地最多的一次。自2002年国家对黄河实行首次大规模的调水调之争以来,调水调沙已经成为我国治理黄河与开发的重要转折点。经过连续4年的调水调沙试验,不仅使黄河下游主槽过流能力有所恢复、漫滩几率有所降低,更重要的是,黄河入海口新淤地面积又开始增长,[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3.
深厚淤泥软基的爆破挤淤施工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深厚淤泥软基的爆破处理与浅淤泥软基(小于12m)的施工方法和参数是不同的.针对深厚淤泥软基的特点,结合温州深水港围堤工程的爆破挤淤施工实践,介绍了深厚淤泥软基爆破挤淤的原理、施工工艺、施工参数的选择和检测方法,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混凝土嵌挤块路面结构的模型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弹性层状理论”的基础上,应用“剪切层弹簧夹层模型理论”对混凝土嵌挤块路面的力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理论分析,提出了一种按剪切能等效计算面层当量模量的方法,并通过室内外试验,对所提出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验证。试验结果的对比分析表明,所提出的理论模型是合理的,计算结果比较接近实际。  相似文献   
105.
根据预制桩挤土效应中桩土等代关系原理进行周边环境变形预测,并就工程实践进行比较分析;最后以此原理探讨减少挤土效应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06.
唐山南部沿海地区分布有较大范围以亚粘土、细砂土为地表的地层,细砂土层虽地基承载力不算太低,不是软弱层,但属液化土层。夯扩碎石挤密桩除挤密作用外,还具有排水功能,能有效地消散由于震动引起的超静孔隙水压力,从而使液化现象大为减轻。另外,碎石桩还有无污染、造价较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7.
由于平阿高速公路左半幅K0 450~K12 750段有自重湿陷性黄土特殊路基3870 m。结合工程实例,主要介绍湿陷性黄土地质条件下路基基底灰土挤密桩处置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108.
简述挤扩多支盘桩的构造,工作机理,应用范围及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09.
鸡抱沙位于珠江口伶仃洋喇叭湾湾顶,是伶仃洋内港口发展建设最快的地区。受自然水、沙及人类工程的影响,鸡抱沙附近的地貌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近百年来,蕉门河口由"潮优型"河口性质逐渐转变为"河优型"河口性质,凫洲水道则经历从决口→散乱→归股的由不稳定到稳定的变化过程,已成为蕉门口外的主泄洪道。而鸡抱沙和沙地区的大规模围垦,对保证凫洲水道和龙穴南水道稳定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