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篇
  免费   6篇
公路运输   53篇
综合类   15篇
水路运输   21篇
铁路运输   27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在用有限元法分析桩土相互作用的研究中,采用不同的接触面单元得到的结果必然不同。通过分别引入Goodman单元和Desai单元进行单桩有限元分析,研究接触面单元对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及单桩位移应力的影响。分析认为:在桩顶荷载较小时两者的桩土接触面力学特性以及单桩的位移应力差别很小;桩顶荷载较大时,采用Goodman单元计算所得的桩顶沉降小,接触面剪应力大,轴力沿桩身递减快,桩端阻力和沉降都较小,单桩的竖向抗压极限承载力较大。  相似文献   
12.
隧道工程中支护与围岩不密贴现象较为普遍。目前对隧道的数值研究大都假定支护与围岩密贴,且不考虑接触面影响。该假定会使得计算结果产生一定的误差。针对这类问题,运用FLAC5.0有限差分软件,以上软下硬地层中浅埋隧道为例,采用接触面单元对支护与围岩不密贴现象进行模拟计算,研究其对隧道稳定性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采用接触面单元模拟支护与围岩接触,更符合工程实际;当支护与围岩存在间隙时,围岩位移增大较大,支护内力变化不大,能为设计与施工提供更好的指导。  相似文献   
13.
通过汽车车身结构腐蚀的质量案例,对车身典型的结构腐蚀问题进行分析和质量改进,并从新产品开始对车身结构防腐设计进行评估和验证,从而提高车身防腐设计的质量水平。  相似文献   
14.
15.
16.
李胜 《川汽科技》1999,(2):16-17
CQ30转向节锥孔加工质量长期以来达不到设计要求,主要反映在其部分锥面滚压加工不到位,加工表面粗糙度高,用锥度塞规检查时接触面积 不符合设计要求,经工艺方法、刀具刃磨、操作注意事项、检查等多方面摸索改进,已解决了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排水井的材料性能与周围的土层有很大的不同,在数值计算时需要在涂抹层处设置接触单元来进行模拟,但一般的接触面单元大多仅仅考虑单元的应力-应变,不能反映涂抹层的渗透性问题.为了能同时考虑排水井沉降与周围土层沉降的差异性及普通接触面单元无法反映涂抹层渗透性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推导出一种新型单元来对涂抹层进行模拟.研究结论:在充分考虑涂抹层效应的基础上,构造了一种以20结点六面体等参单元耦合16结点等厚度接触面单元的耦合单元,来模拟排水井地基中的涂抹层,并编制了相应的有限元程序.通过程序计算分析了两算例,计算结果合理可靠,表明构造的耦合单元模型可以有效地应用于实际工程的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18.
结合广州新电视塔工程,采用混凝土短柱模拟工程桩,经过受压与受拉不同荷载方向下的桩侧摩擦力试验研究,研究其在抗压和抗拔力作用下桩土侧摩阻力性能变化.试验研究表明:桩与围岩相互作用在不同受力状态下表现出不同特点,抗压摩阻力特征值大于抗拔摩阻力特征值,抗压摩阻力/抗拔摩阻力为1.85左右;在试验过程中,抗压侧摩擦力大于抗拔侧摩擦力的原因在于被动土压力大于主动土压力;在工程应用中,需要抗拔分项系数γ作为抗拔力设计值的安全储备,本工程抗拔分项系数γ可取1.5~2.0.  相似文献   
19.
采用现场直剪试验,研究矮寨悬索大桥锚碇基岩与混凝土胶结面的抗剪强度.根据试验结果,获得了锚碇混凝土与基岩直剪试验时的剪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得到了吉首岸和茶洞岸锚碇的抗剪强度参数的c,ψ值,为矮寨大桥锚碇的设计和施工提供了依据,可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产品可靠性报告》2011,(12):128-133
既然谈到轮胎问题,不得不说一下轮胎的发展。赛车轮胎一直是推动轮胎技术发展的重要环节。早在20世纪60年代,F1中主要应用的是光头胎。这种轮胎没有花纹,可以使赛道表面与轮胎的接触面积达到最大,从而有效地增加摩擦力。随着规则的改变。赛车开始使用带花纹的轮胎,且降低了扁平比。为的是使F1赛车减速,提高安全性。虽然在技术上民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