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0篇
  免费   8篇
公路运输   81篇
综合类   33篇
水路运输   153篇
铁路运输   20篇
综合运输   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81.
为研究检修车轨道位置与导流板对宽体扁平箱梁断面涡振性能的影响,以深中通道伶仃洋大桥(大跨度宽体扁平钢箱梁悬索桥)为背景,通过1∶25节段模型风洞试验测试了主梁的涡振响应,并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对断面的二维流场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增大检修车轨道与主梁底板边缘之间距离l能够显著提高宽体扁平钢箱梁的涡振性能,当l≥Wb/6(Wb为主梁底部宽度)时,可完全消除宽体扁平箱梁在各风攻角下的涡激振动;在检修车轨道处设置17°倾角的内侧或双侧导流板均能够显著抑制梁体的涡激振动,且抑制效果相同,当l≥Wb/10时,布置导流板可完全消除梁体的涡激振动;增大检修车轨道与主梁底板边缘之间距离以及设置导流板均是通过消除断面下游斜腹板处的尾流漩涡,从而降低梁体受到的周期性涡激力,达到抑制主梁涡振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2.
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FD)对气力输送装置内的压力变化和流场变化进行研究。通过实验测得的压力值对数值计算结果的正确性进行验证,在此基础上,分别研究在不同边界条件下,重力式卸料器和旋风分离器中压力的变化和流场中的速度变化。结果表明,重力式卸料器和旋风分离器在不同进口边界条件下压降的比值是不变的。  相似文献   
283.
[目的]旨在解决传统Goldstein体积力法在导管螺旋桨水动力仿真中的适用局限性问题。[方法]首先,基于机翼理论,分析导管水动力模拟失真的原因,并以质量流量和体积力分布模型为切入点,提出修正思想和方法;然后,采用RANS方法探究经质量流量修正后的2种体积力分布模型的模拟精度。[结果]结果显示,2种改进体积力法在敞水工况下其总推力系数的平均相对误差均为5%左右;在艇后工况下,前进合力的平均相对误差分别为1.8%和11.6%。[结论]研究表明,基于改进体积力法的导管螺旋桨在敞水和艇后工况下的模拟精度较传统体积力法有较大的提升,能准确实现对导管螺旋桨水动力性能的数值模拟,可为水下航行器高效、动态的操纵性仿真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84.
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模拟与模型试验相结合的方式,对耙吸挖泥船环保阀减少空气进入溢流筒的机理和作用进行相关研究。将模型试验与数值模拟的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气液两相流数值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不同进口流量、不同环保阀角度时的计算,获得进口流量、泥舱内液面高度、环保阀角度之间的相关性数学描述,据此建立环保阀的控制策略。建立叠加式溢流筒的数值模型,分析其在减少溢流上的效果。  相似文献   
285.
近年来,深海采矿越来越成为学术研究的前沿热点问题,其中集矿车对海底环境影响问题是重点研究的内容之一。文章基于计算流体力学工具箱OpenFOAM中的两相流混合模块,分别建立我国研制的第二代集矿车[1]的二维和三维简化模型,模拟悬浮沉积物在水中的扩散和沉积过程,植入基于浮力项修正的k-ω SST湍流模型实现湍流闭合,并使用任意耦合滑移网格法(ACMI)实现对集矿车长距离位移的模拟,分析了集矿车与水-沉积物两相流相互作用对周围流场结构的影响,以及三维模拟中壁面效应对模拟结果的影响,探究了沉积物羽流扰动机制,为进一步研究集矿车对海底环境影响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86.
采用DualSPHysics开源代码对矩形液舱晃荡过程中的砰击载荷及强非线性流固耦合现象进行了模拟,通过检验与验证分析证明了论文SPH求解器的准确性,并对不同方法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基准性研究。通过对菱形液舱内晃荡流动的模拟,研究了不同装载高度工况下二维与三维模拟对于舱壁砰击压力和晃荡流动的影响。最后针对载液浮箱在波浪中运动的内外域流动耦合问题进行模拟,分析了浮体运动和液舱晃荡二维与三维模拟结果的差异。研究表明,三维模拟中由于流场存在沿液舱宽度方向的运动分量,使得二维与三维液舱晃荡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且低载液率工况的结果差异更大。  相似文献   
287.
电弧高温是机械绝缘节(简称“绝缘节”)烧损碳化导致其无法满足轨道电路绝缘要求的主要原因。基于磁流体动力学理论,考虑电磁场、热场、流场以及电弧物性参数的影响,在COMSOL软件中建立绝缘节电弧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通过仿真求解不同电弧作用次数、电弧电流以及电弧移动速度下的电弧温度分布,分析绝缘节碳化规律与钢轨温升规律。结果表明:在较低电弧电流下,随着电弧作用次数的增加,绝缘节温度升高、碳化程度加剧,钢轨表面温升则不明显,绝缘节在电弧作用1~2次时未出现碳化,作用3次时出现碳化且碳化率为15.2%,作用6次时碳化率升至69.4%,而钢轨表面温度在电弧作用6次时仅升高142.2 K;电弧电流越大,绝缘节发生碳化的程度也越高,钢轨表面温度也随之升高,绝缘节在电弧电流为40~60 A时未出现碳化,80 A时出现碳化且碳化率为33.5%,电弧电流大于等于120 A时碳化率升至100%,而钢轨表面温度在电弧电流由40 A增至180 A时升高440.8 K;电弧移动速度越快,电弧对绝缘节和钢轨的传热影响越小,越有利于降低绝缘节的碳化,电弧移动速度从10 m·s-1增至20 m·s<...  相似文献   
288.
接地极线路是直流输电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直流系统不平衡电流和大地回流的入地通道.接地极线路遭遇雷击时,入地电流会在招弧角间隙形成稳定电弧,由于直流电流不存在周期性过零点,直流电弧很难熄灭,进而破坏线路绝缘,严重威胁直流输电系统安全.针对接地极线路招弧角处于野外开放空间、电弧运动受多场耦合影响的特点,建立了招弧角电弧磁流体动力学二维仿真模型,研究气流速度、方向以及招弧角结构对直流电弧运动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招弧角电极电弧主要受电磁力作用沿电极扩张方向运动,通过吹弧和拉伸,降低电弧温度,提高电弧电压,使电弧更利于熄灭;气流环境对电弧动态特性产生较大影响,同方向风速有利于电弧的吹离和疏导;同等风速下,水平方向气流吹弧效果更显著;电极样式对电弧的拉伸有重要影响,同等间隙距离下,双羊角电极对电弧的拉伸作用比单羊角电极更强;在入地电流持续注入的情况下,电弧易重燃,且难以彻底熄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