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59篇
  免费   180篇
公路运输   2560篇
综合类   1482篇
水路运输   1310篇
铁路运输   1161篇
综合运输   126篇
  2024年   50篇
  2023年   200篇
  2022年   162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15篇
  2019年   178篇
  2018年   92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111篇
  2015年   190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79篇
  2012年   355篇
  2011年   350篇
  2010年   361篇
  2009年   365篇
  2008年   372篇
  2007年   349篇
  2006年   29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247篇
  2003年   224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33篇
  1999年   116篇
  1998年   115篇
  1997年   92篇
  1996年   99篇
  1995年   87篇
  1994年   75篇
  1993年   70篇
  1992年   83篇
  1991年   70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6篇
  196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1.
系统归纳与剖析了国内外耐候钢桥的研究新进展及工程应用情况, 总结了稳定耐候锈层的形成机制、选材标准、腐蚀与疲劳损伤机理、耐候构造、耐候螺栓研发以及锈层检测与评价技术等方面的关键科技成果, 梳理并完善了耐候钢桥的适用范围和腐蚀余量设计指标, 提出了耐候钢桥锈层稳定化处理及施工技术要点; 评析了耐候钢桥锈层损伤检测与评价技术、腐蚀损伤养管技术, 结合美、日耐候钢桥工程事故经验教训和中国首批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建设技术创新成果, 探讨了该领域的技术创新方向。研究结果表明: 耐候锈层由外层的γ-FeOOH、α-FeOOH以及内层的非晶态FeOOH化合物与Fe3O4构成, 稳定耐候锈层能否形成与保持, 主要受氯离子、积水和积尘等因素的影响; 建议编制中国高性能耐候钢桥选材区划图谱, 完善稳定耐候锈层构造设计准则; 现代耐候钢桥具有高性能和长寿命的技术特征, 带锈层构造细节的面内应力疲劳、面外变形疲劳试验和数值断裂力学模拟, 以及耐候高强螺栓长期耐损性能研究的推进, 将为建立完善的耐腐蚀、抗疲劳设计准则奠定基础; 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智能运维技术的重大进步; 应加大研发投入, 建立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长寿命高性能耐候钢桥设计、建造和运维标准规范体系, 培养高素质的工程技术人才, 推进交通强国建设。   相似文献   
12.
曲线箱梁桥有限元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通过计算分析,并与模型试验结果比较,对曲线箱梁桥有限元的计算方法、网格划分粗细对计算结果的影响进行探讨:空间板壳有限元是一种精确的计算方法,空间梁格法也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14.
深化实验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高校必须加大实验教学的改革力度,构建完善的实验教学体系,探索新的实验教学模式,改革实验教学内容,促进素质教育建设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工科类高校的实验教学现状进行了探讨及总结.  相似文献   
15.
16.
17.
本阐述了换热器的电模拟试验原理和基本思想,并以顺流式换热器为例,提出了具体的应用方法。利用电网络方法可以迅速,经济地确定换器在稳态和瞬态下的各种特性以及确定进入设备的流体流量及温度变化的瞬时响应。  相似文献   
18.
钢轨波浪磨耗形成原因及预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在列车荷载作用下,由于钢发内残余应力的变化,使轨头边缘区产生塑性注及轨头表面产生接触疲劳,从而导致负波形磨耗。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信道评估标准CES(Cheannel Estimation Standard),基于信道输出信号的三、四阶累积量,构成了一种实现CES盲均衡的方法。该算法具有较快的收敛速度,运算汨与BG法相近,不受加性高斯分布白噪影响。文中给QAM信号计算机仿真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