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1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13篇
综合类   32篇
水路运输   177篇
铁路运输   35篇
综合运输   4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分析集装箱起重机上机电缆出现外皮起皱、扭曲现象的原因,针对性地在设计、安装、调试、检验过程中采取预防和改进的措施,可避免这些损坏电缆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42.
港作拖轮在大型船舶港内操纵中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自身参加大型船舶引航作业的实践与体会,从理论上阐述了港作拖轮顶推位置不同时对大船运动与操纵的影响。同时就港作拖轮在作业中产生的几种临界现象和在协助大型船舶靠、离泊作业中的特例及其相应的操作方法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43.
分析了我国香港港、高雄港、上海港、深圳港集装箱运输的发展状况,提出了我国集装箱市场面临的机遇以及严峻的挑战,针对我国集装箱市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44.
杨磊  刘小伟 《铁道货运》2007,(12):31-33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及货物在区域间流动的加快,集装箱运输需求量有了快速的增长。在介绍和分析了铁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的必要性、取得的成效及目前存在的问题基础上,对铁路发展集装箱多式联运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5.
曾艳  宗蓓华 《中国航海》2006,(4):92-95,104
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是一个由多种运输方式构成,每种运输方式又自成体系的复杂系统。采用系统科学的方法,分析了集装箱多式联运系统的结构和协同学特征,并运用协同学理论,构建了以系统综合运输能力为序参量的国际集装箱多式联运协同发展方程。研究表明,随着控制变量逐渐变化,系统的定常态从稳定点变为不稳定点,系统发生结构变化。  相似文献   
46.
基于我国北方建设国际航运中心的思路,对传统的航运中心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并依托于对大连港各方面竞争优劣势的剖析,提出了环渤海湾乃至我国北方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新的定义,并对该地区国际航运中心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战略性发展的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47.
集装箱船弯扭耦合振动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基于薄壁结构力学基本理论,提出了一种适合于大开口集装箱船弯扭耦合振动分析的薄壁梁有限元模型。该模型考虑了翘曲、剪切及剖面转动的影响,以及货舱大开口和抗扭箱(甲板梁)引起的结构不连续性。其例中,计算结果与三维有限元分析结果、模型试验结果相当吻合,而薄壁梁有限元的计算效率要高得多,算例还表明抗扭箱(甲板梁)对提高集装箱船的抗扭刚度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8.
为了提高使用岸电的场桥(ERTG)的工作效率,研制了ERTG的能量回收系统和全电动转场系统。论述了能量回收节能及全电动转过场系统的原理、工况及操作规程。该系统取消了柴油发电机组,转过场时实现无间断电源及全电动操作,同时该系统能够吸收部分势能,起到节能作用,实现了ERTG全电动作业及真正的零排放。  相似文献   
49.
丁琦 《水运工程》2012,(12):38-45
利用二维数值模型,对徐圩港大环抱方案工程期间的流场和含沙量分布进行了模拟计算,研究了口门尺度和港内布置形式对口门附近水动力特征及泥沙淤积的影响.结果表明,港内水域面积与口门过水面积的比值决定了口门附近水动力条件的强弱,而水动力条件则与口门附近港池、航道的淤积强度存在一定的反比例关系.在环抱式港池的建设初期,应尽量减小港内无效水域的面积,适当放宽口门宽度,从而在改善口门水流条件的同时,降低港内的淤积强度.  相似文献   
50.
郭宏亮  褚德英 《船舶工程》2020,42(S1):181-184
为全面深入了解混合对转推进系统实船安装对船舶性能影响,为数值仿真和性能预报提供实船参考数据,以集装箱运输船为应用对象,提出了一种把吊舱推进器集成在挂舵臂上的混合对转推进系统(CRP-POD),详细阐述了CRP-POD的系统构成、工作模式和电气控制系统实船设计方案。通过实船试验和运行数据分析,安装混合对转推进系统的船舶与同系列安装常规推进系统的船舶相比,特定航行工况下航速有2~3%的提升、回转能力有所降低、航向稳定性上优于常规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