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1篇
公路运输   46篇
综合类   25篇
水路运输   2篇
铁路运输   1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In past years, the application of magnetorheological (MR) and electrorheological dampers in vehicle suspension has been widely studied, mainly for the purpose of vibration control. This paper presents theoretical study to identify an appropriate semi-active control method for MR-tracked vehicle suspension. Three representative control algorithms are simulated including the skyhook, hybrid and fuzzy-hybrid controllers. A seven degrees-of-freedom tracked vehicle suspension model incorporating MR dampers has been adopted for comparison between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hree controllers. The model differential equations are derived based on Newton's second law of motion and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s are developed. The performance of each control method under bump and sinusoidal road profiles for different vehicle speeds is simulated and compared wit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ventional suspension system in time and frequency domai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erformance of tracked vehicle suspension with MR dampers is substantially improved. Moreover, the fuzzy-hybrid controller offers an excellent integrated performance in reducing the body accelerations as well as wheel bounce responses compared with the classical skyhook and hybrid controllers.  相似文献   
22.
小鼠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建立呼吸道合胞病毒 (RSV)感染小鼠模型 ,了解病程规律及病理变化 ,为研制抗RSV药物打下基础。方法 给小鼠感染不同负荷量RSV(10 3、10 4 、10 5、10 6 PFU) ,并于小鼠感染 10 6 PFURSV后不同时间 (1、2、3、4、5、6、7d)取右肺组织作空斑形成实验检测肺组织RSV滴度 ,左肺组织行HE染色、电镜检查及原位杂交检测RSV定位表达。结果 病毒感染量为 10 3PFU时肺组织无空斑形成 ,随着感染病毒量增大 ,肺组织病毒增多。鼠感染 10 6 PFU后 ,随着时间推移 ,肺内病毒量降低 ,感染第 6天的肺组织已无空斑形成。病理显示RSV感染第 3天肺组织炎症性变化最明显 ,感染第 7天肺部炎症细胞减少 ,但出现了部分肺泡壁断裂融合 ,肺泡腔扩大。原位杂交证实RSV主要侵袭支气管、细支气管上皮细胞及肺泡上皮细胞。结论 经鼻内滴入RSV可建立小鼠感染模型 ,可用于抗RSV药物的药效评价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外周血中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规律 ,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 (ELISA)法测定患者IL 6的含量 ;免疫黏附法测定红细胞免疫活性及其调节功能 ;链亲和素 过氧化物酶 (S P)一步法测定CD3、CD4、CD8的细胞数。结果 脑胶质细胞瘤组IL 6含量较对照组明显降低 (P <0 .0 5 ) ;红细胞C3b受体 (RBC .C3bR)、红细胞免疫调节促进因子(RFER)亦明显降低 (P <0 .0 0 1) ,而红细胞免疫复合物 (RBC .ICR)、红细胞免疫调节抑制因子 (RFIR)则明显升高 ;CD3、CD4细胞数明显降低 (P <0 .0 1) ,而CD8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脑胶质细胞瘤患者出现免疫功能低下 ,检测患者IL 6含量、红细胞免疫功能及T细胞亚群活性在脑胶质细胞瘤的发生、发展、治疗、转归及预后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4.
伴随着社会文明与时代发展的不断进步,近年来我国各个地区的行业经济,以及人们的生活现状等多方面都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国家有关部门也加大了对交通行业的重视力度,作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城市的交通工程比乡镇地区的更为复杂,对管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在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下,交通的方式变得多种多样,而要保证城市各个部位都能井然有序地进行,为人们提供更通畅的交通便利,要不断地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对城市交通工程管理进行改进和完善。笔者在本文主要对城市交通工程管理的现状展开分析,并提出一系列能够促进城市交通管理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5.
韦军  聂巧丽  王升  牛礼民 《天津汽车》2012,(8):21-23,52
为分析半主动悬架对汽车性能的影响,文章对半主动悬架的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首先在ADAMS/View开发环境中建立1/4汽车悬架模型;然后基于MATLAB/Simulink设置模糊控制规则,对半主动悬架进行模糊控制,并模拟出随机路面输入信号;最后利用ADAMS/Control模块将ADAMS和MATLAB/Simulink悬架模型联合起来进行仿真,与被动悬架进行了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模糊控制下的半主动悬架舒适性更高,行驶安全性和操纵稳定性更好。联合仿真结果表明,半主动悬架的舒适性和平顺性均优于被动悬架。  相似文献   
26.
发动机振动模糊半主动控制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永达  许沧粟 《汽车工程》2006,28(7):663-666,629
对发动机的主动隔振,提出了一种基于电流变技术的模糊半主动控制的研究。在介绍了模糊控制和电流变液特性的基础上,建立了发动机主动隔振的半主动控制模型,设计二输入单输出的模糊控制器,根据经验和理论分析制定模糊控制规则,运用MATLAB软件进行了被动控制与半主动控制的联合建模并仿真。仿真结果显示,与被动控制相比,模糊控制有很好的控制效果,使发动机的减振效果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7.
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车辆座椅悬架模糊控制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何炎权  刘少军  朱浩  蔡丹 《汽车工程》2006,28(7):667-670
设计基于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车辆座椅悬架系统的模糊控制器。用ADAMS对系统建立三维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用MATLAB设计系统模糊控制器,并联合两者对整个系统进行仿真。仿真和台架试验结果表明,模糊控制策略能使该系统较好抑制垂直振动加速度,提高乘坐的舒适性。  相似文献   
28.
汽车半主动悬架的滑模控制及鲁棒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玲  邓兆祥  李以农 《汽车工程》2004,26(6):678-682
在多自由度车辆动力学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多输入系统的滑模控制律,并应用于汽车半主动悬架控制系统的设计。研究了系统的时、频域响应,计算了响应的功率谱均方根值,考查了滑模控制器的稳定性和鲁棒性。仿真结果表明:多输入系统滑模控制器性能稳定,对模型参数的改变,具有良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29.
铁道车辆振动控制技术--有源与半有源悬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利用有源悬挂和半有源悬挂方法对铁道车辆振动控制的原理和技术。对日本最新型700系列高速列车上采用的可变阻尼减振器进行研究分析,认为其基本原理是通过高速电磁阀切换阻尼孔(节流孔),从而改变减振器的阻尼力达到控制振动的目的。指出在隧道内,车体的横向振动加速度可减少30%左右。介绍日本新开发的可以自动调整动力学性能的减震器的进展情况。给出横向用可变阻尼减振器和垂向用可变阻尼减振器内藏型空气弹簧的结构和特点。  相似文献   
30.
针对重载机车横向二系半主动悬挂系统,研究基于加速度反馈的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根据车体加速度及其变化率的大小,自动修改量化因子和控制规则,使模糊控制器对重载机车运行工况的变化具有自适应的能力。通过MATLAB软件与ADAMS/RAIL软件联合建立了由17个自由度组成的重载机车横向振动动力学模型,并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在重载机车不同运行速度下,与被动控制相比,自适应模糊半主动控制的加速度最大值改善率、加速度有效值减少率和Sperling乘坐指数提高率分别为55%~64%,55%~77%和16%~35%。由此表明,自适应模糊半主动控制能够有效减少车体振动,提高机车的乘坐舒适性和平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