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53篇
综合类   21篇
水路运输   9篇
铁路运输   5篇
综合运输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土工合成材料加筋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可以提高其疲劳寿命、抗反射裂缝和抗高温车辙能力,成为沥青路面路用技术性能改善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室内试验系统研究了无加筋层、中间加铺玻纤土工格栅或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混凝土的低温抗裂性、高温稳定性和抗疲劳性能。试验结果表明,聚酯玻纤布加筋结构具有较好的低温抗裂性能,而玻纤格栅加筋结构的高温稳定性较好。  相似文献   
22.
目前,水泥稳定碎石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半刚性路面的基层材料,但由于其固有的一些特性,导致其表面产生裂缝。对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裂缝的产生机理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聚酯玻纤布和玻纤格栅两种材料进行抗裂性对比试验,并对这两种材料的防裂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聚酯玻纤布的防裂效果明显优于玻纤格栅。  相似文献   
23.
如何减缓和阻止沥青路面反射裂缝一直是道路工作者普遍关注的问题。文章通过石吉高速公路的工程实践,介绍了聚酯玻纤布的性能和对实践中防反射裂缝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总结了聚酯玻纤布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4.
文章通过MTS试验设备对纯沥青混合料、聚酯玻纤布复合沥青混合料与普通玻纤防裂布复合沥青混合料进行了应力控制疲劳性能试验,建立了应力与疲劳寿命的疲劳方程。发现聚酯玻纤布复合沥青混合料疲劳性能优于纯沥青混合料、普通玻纤防裂布复合沥青混合料的疲劳性能,为聚酯玻纤布加筋沥青面层的应用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25.
文章针对西乐路新建工程的特点,运用聚酯玻纤布在沥青结构中良好的相容性,它通过吸收沥青材料后形成的一个结构层,具有防水耐热和耐腐的物理特性,并具有抗拉强度高、膨胀系数低、韧性好、没有长期的蠕变性等作用,浅谈其在该项目中具体的应用。  相似文献   
26.
《重载交通的旧水泥路面加铺改造技术研究》为省交通厅的科研项目,夏汾高速为省内第一条旧水泥路面加铺沥青混凝土的路面改造工程,通过生产路段和试验路中7种结构的实体工程实践及其经济效益分析,为探索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层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7.
<正>汽车涂装修补工艺流程概述其实汽车在售后市场的修补工艺流程与汽车生产涂装流程也十分相似。除了以下的流程大家可以发现外,也可以从各种不同油漆体系的横切面进行了解。现时汽车生产油漆漆膜的厚度大约在120~140μm之间,而汽车修补漆漆膜的厚度大约在120μm左右(不包括聚酯腻子的厚度)。  相似文献   
28.
南芦公路整治工程中机动车道采用“白加黑”工艺进行道路整治,要求满足“三年整治计划”的要求,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鉴于目前公路改建工程尚无完全成功的防治反射裂缝的经验及施工规范可以借鉴,南芦公路整治工程中对白色路面加罩防治反射裂缝及防水性能进行研究,采用聚酯玻纤布能有效防止反射裂缝的产生和水破坏,就此对聚酯玻纤布的性能及施工工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9.
基于断裂力学的方法,采用ANASYS软件模拟沥青路面典型结构,分析了设置聚酯玻纤布夹层后,在正载和偏载作用下,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的变化,研究了沥青层模量、基层厚度及裂缝扩展深度等结构参量及层间接触条件和夹层模量对应力强度因子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设置聚酯玻纤布夹层,可以有效防治荷载型反射裂缝的扩展.  相似文献   
30.
聚酯玻纤布作为一种新兴的土工合成材料,具有防裂隔水双重功效。要达到上述两个目标,正确合理的施工是关键。如果施工不当,反而适得其反。然而目前在新建基层上满铺聚酯玻纤布的工程尚不多见,施工经验相对缺乏。文章从聚酯玻纤布的效用出发,归纳总结出施工时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以供其他道路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