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4篇
  免费   37篇
公路运输   236篇
综合类   171篇
水路运输   46篇
铁路运输   215篇
综合运输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78篇
  2011年   67篇
  2010年   52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6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Dynamic train–track interaction is more complex in railway turnouts (switches and crossings) than that in ordinary tangent or curved tracks. Multiple contacts between wheel and rail are common, and severe impact loads with broad frequency contents are induced, when nominal wheel–rail contact conditions are disturbed because of the continuous variation in rail profiles and the discontinuities in the crossing panel. The absence of transition curves at the entry and exit of the turnout, and the cant deficiency, leads to large wheel–rail contact forces and passenger discomfort when the train is switching into the turnout track. Two alternative multibody system (MBS) models of dynamic interaction between train and a standard turnout design are developed. The first model is derived using a commercial MBS software. The second model is based on a multibody dynamics formulation, which may account for the structural flexibility of train and track components (based on finite element models and coordinate reduction methods). The variation in rail profile is accounted for by sampling the cross-section of each rail at several positions along the turnout. Contact between the back of the wheel flange and the check rail, when the wheelset is steered through the crossing, is considered. Good agreement in results from the two models is observed when the track model is taken as rigid.  相似文献   
32.
我国多个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城市群集聚了多层次轨道交通资源,为发挥各种轨道资源的比较优势和组合效率,实现各种轨道交通功能互补、互联互通、便捷换乘、资源共享,因而对高速铁路、城际铁路、市域快轨和城市轨道这4个网络的融合路径进行探讨。最后,以大西安轨道交通四网融合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出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33.
城市大型综合交通枢纽由于其功能多样,辐射广泛,周边路网复杂,因此对其指路标志系统需要专门设计。文章以上海市虹桥综合交通枢纽指路标志系统为研究对象,从路网结构及交通流特性出发,将指路标志系统按出行者需求层次分为四级,并提出相应的指路标志设置原则及方法,供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34.
为取得公路货运网络的规模经济,提出采用共同配送模式来优化公路货运网络。针对已有运输网络设计模型中对运费函数和路径选择分析的不足,提出包含分段费用函数和最短运输路径选择的公路货运枢纽网络设计模型。通过实例计算,采用共同配送模式的公路货运网络中的货物周转量比采用传统的"点-点"网络模式中的货物周转量增加38.07%;而前者的干线公路运输费用却比后者下降了26.48%。结果表明,采用共同配送模式有利于实现公路货运网络的规模经济,文中提出的运输网络设计模型能较好用于公路货运网络优化中。  相似文献   
35.
该文首先分析水电枢纽道路的特点,提出用HEC混凝土进行水电枢纽的道路施工,并从工程材料选取和基层、垫层、路基、HEC混凝土面板等方面对HEC混凝土结构设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6.
通过对兰州至中川机场城际铁路中川机场站的设计和多方案的论证,探讨如何实现中川机场站综合交通枢纽铁路、航空、公路运输的有机衔接,旅客运输的"零换乘"和"一体化"。研究表明,综合交通枢纽的一体化是我国综合交通枢纽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相似文献   
37.
大源渡航电枢纽拟增建鱼道,受枢纽总平面布置条件限制,鱼道进口如果布置在电站尾水,则施工难度和投资均较大,存在严重安全隐患。为既确保安全、节省投资,又满足过鱼要求,采用SMS-RMA2模型建立了平面二维水动力数学模型,模拟得出枢纽坝轴线下游一定范围内多种不同工况下的流场图,为在坝址所处微弯分汊河段找到合适的鱼道进口位置提供了可靠的参考依据。为提高过鱼效果,建议在鱼道进口上游侧设置导鱼电栅等拦鱼系统和喷淋水声、灯光等诱鱼系统,帮助鱼类及早发现鱼道入口。  相似文献   
38.
低水头径流式电站往往为不调节水库。为控制库区淹没线,洪水期常采用预泄腾空库容的方式运行,受洪水流量及持续时间不同的影响,不同时期枢纽运行的低水位变化较大,给确定船闸最低通航水位带来了复杂性。以湘江大源渡航电枢纽新建的二线船闸工程为例,采用综合历时曲线法和瞬时水位持续时间、次数进行分析,结合河段的通航实际情况,确定船闸最低通航水位,可为类似径流式枢纽确定船闸最低通航水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9.
以重庆北站北场交通规划为例,分析和判断了铁路客流对象、车站客流组织、旅客立体换乘、车站功能布局和车站管理模式5个方面的发展趋势;提出了现代铁路客运站在综合交通枢纽、站前集散广场、机动车进出通道、交通设施布局、客流组织方面的规划设计理念。  相似文献   
40.
简述现有四轮驱动车型接合轮毂的类型,以及自动型接合轮毂的特性及操作方法。通过分析自动轮毂结构及各零部件的功能和操作要求,阐述自动轮毂的工作原理。结合实际使用过程中各种不正常操作导致的响声,依据原理及图片直观阐述噪音产生原因。最后描述常见故障及故障排除方法,明确自动轮毂的使用方法及故障判断要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