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3篇
公路运输   38篇
综合类   23篇
水路运输   6篇
铁路运输   14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承载全过程分析新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探讨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在承载能力极限状态下的性能,建立了其基于有限单元法的考虑材料和几何非线性的数值分析模型.引入分块截面模型确定钢筋混凝土梁单元截面的切线刚度和分析其退化过程,采用三节点摩擦滑移预应力筋单元分析体外预应力筋在转向块或滑块处的摩擦滑移效应.该模型考虑了影响结构力学性能的主要因素,并考虑了轴力二次矩和二次效应.对试验梁的特征参数、体外预应力增量、摩擦滑移效应和二次效应等进行的分析表明,计算结果和试验值吻合.研究表明,体外预应力筋在转向块或滑块处的摩擦滑移效应是影响体外预应力混凝土梁力学性能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通过采用混合单元建立波折钢腹板预应力混凝土组合简支箱梁空间有限元计算模型,研究体内外混合配索结构的预应力参数,包括体内外索比例分配、张拉应力、锚固点位置以及转向装置的间距等对力学性能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跨中转向点之间各截面的正应力只与张拉力有关;而锚固点至转向点区域各截面的正应力随预应力参数变化,建议采用合理比例的体内外索混合配筋形式,张拉应力不宜小于标准抗拉强度的60%。为该新型结构体内外混合预应力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万利军  单炜 《公路交通科技》2011,28(6):97-102,121
为研究大吨位小半径环向预应力钢束的孔道摩阻系数及钢束伸长值理论计算方法,以哈尔滨四方台斜拉桥为研究对象,进行索塔锚固区节段足尺模型试验及张拉工艺试验.通过试验现象观测、数据分析及孔道局部解剖,系统地分析了影响张拉伸长量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基于最小二乘原理的多变量数据拟合技术为分束计算μ值提供了可靠依据;引入等效束...  相似文献   
14.
目前在中小跨径空心板桥中普遍出现了"单板受力"问题",单板受力"状态对桥梁危害性特别大,除引起空心板自身破坏外,还可引起桥面铺装、桥面伸缩装置、桥梁支座等的破坏,给行车安全带来了隐患。针对空心板桥的这一病害形式,借助有限元软件ANSYS对体外横向预应力筋加固前、后的空心板桥建立了有限元模型。分析了其荷载横向分布规律及预应力作用的加固效果。  相似文献   
15.
斜拉桥索塔锚固区小半径预应力束理论伸长值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小半径预应力束的实测伸长值比理论伸长值偏大这一现象,分析了影响小半径预应力束伸长值的各种因素.指出了小半径预应力束伸长值的构成特点.从研究张拉过程中小半径预应力束在波纹管内的位置变化入手,得出预应力束由理想状态至波纹管变形前几何长度的变化量,引入挤压系数ξ,给出了小半径预应力束的附加伸长值的计算公式,并提出了小半径预应力束因波纹管形变引起的几何伸长值的计算方法.最后,通过多个模型数据对提出的小半径预应力束伸长值的计算方法进行校验.结果表明,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的偏差基本可控制在规范规定的±6%以内,完全能够满足小半径预应力束张拉的控制要求.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不同布索方式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从理论上对比分析了不同布索方式的优缺点,以某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为原型,通过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预应力损失对不同布索方式箱梁腹板主拉应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理论上取消下弯索,通过适当调整顶、底板索和竖向预应力筋来实现对腹板主拉应力控制是可行的;适当调整竖向预应力的大小,竖向+纵向布索方式混凝土强度提高系数优于下弯索布索方式;竖向预应力损失对竖向+纵向布索方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腹板主拉应力的影响非常敏感.在实际工程中,竖向预应力损失50%后,竖向+纵向布索方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腹板主应力的分布将劣于下弯索布索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局部应用 5 氟尿嘧啶减少肌腱粘连的作用。方法 按自身相互对照原则对损伤的兔双后趾用乳胶条包裹后分别用生理盐水和 5 氟尿嘧啶 ( 5 Fu)作用 1 0min。通过肉眼观察、测定关节屈曲度数及肌腱滑动距离、肌腱抗拉强度及光镜观察的方法进行比较研究。结果 两组肌腱抗拉强度无显著性差异 ,腱细胞增生性反应相近。 5 Fu组跖趾关节与趾间关节屈曲度数之和及相应的肌腱滑动距离、腱周组织中成纤维细胞数目与胶原纤维含量、腱周组织瘢痕粘连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P <0 0 5 )。结论 术中局部短时应用 5 Fu能减少肌腱粘连 ,在一定保护措施下不影响肌腱正常愈合。  相似文献   
18.
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主跨底板合龙预应力束的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潘钻峰  吕志涛 《世界桥梁》2006,(4):36-39,63
对大跨径连续刚构桥中跨底板混凝土在底板预应力筋作用下可能纵向开裂的现象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产生这种现象的力学机理。根据一座跨径布置为140 m 268 m 140 m的单箱单室预应力连续刚构桥的结构与设计特点,对该桥在底板预应力作用下的空间效应不利影响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避免跨中箱梁底板纵向开裂、底板混凝土向下崩出和腹板竖向拉应力过大的建议,可为大跨度连续刚构桥的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体外预应力梁在承受荷载时,体外预应力仅通过转向块和锚固点作用在梁体上,由于体外索和混凝土梁变形不一致,存在着应力滞后现象,导致体外索和钢筋混凝土梁之间协调工作能力的大小不等.本文结合广西科学基金项目"体外预应力加固梁的试验",通过分析转向块的设置、体外索的形状、荷载类型、有效张拉预应力、体内非预应力钢筋的配筋率、偏心距、应力增量和混凝土度第几种影响因素,发现体外索和钢筋混凝土梁两者共同工作的规律:梁的刚度是决定体外索和钢筋混凝土梁两者共同工作的主要因素.本文结论对体外预应力基础理论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连续刚构桥施工中因预应力管道堵塞需在顶板开槽疏管的问题,结合工程实例,通过建立有限元模型,分析了不同开槽深度和长度情况下顶板横向预应力的损失,讨论了由于开槽造成局部预应力损失的影响范围,指出开槽疏管可能成为箱梁桥面板纵向开裂的主要原因之一,并提出了改进和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