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97篇
  免费   95篇
公路运输   424篇
综合类   548篇
水路运输   105篇
铁路运输   114篇
综合运输   20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42篇
  2018年   49篇
  2017年   52篇
  2016年   48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13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00篇
  2010年   87篇
  2009年   6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03篇
  2006年   92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结合莞深高速公路K0+000~K41+000段改扩建工程勘测设计的实际需要,按我国现行的相关技术规范要求,采用FWD的先进检测手段,对该路段水泥混凝土路面面板的动态弯沉及弯沉盆进行现场测定,在参考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弯拉弹性模量反算的数学模型,为旧路大修工程设计提供了路面性能评价依据和设计参数.  相似文献   
72.
通过对交通拥堵进行反思,认为交通拥堵是充满活力的成功城市的伴生品,应从不同角度考虑拥堵问题.提出了十项有别于传统观点的提议,主要包括:机动性至关重要,交通拥堵是社会、经济活力的象征;道路扩容效果短暂,并会诱发潜在需求,但仍可带来一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土地使用对出行行为的改变需要长期的努力;紧凑型发展会加剧交通拥堵;降低...  相似文献   
73.
试验采用三种纤维(芳纶纤维、聚脂纤维和尼龙纤维)混杂而成的IHFRP布.通过IHFRP布约束混凝土圆柱体、棱柱体的轴压试验,研究了其破坏形态、应力一应变全曲线、峰值应力、极限应变、延性性能.试验结果表明:IHFRP显著提高了柱的承载力,对于相同层数纤维布约束试件随着混杂纤维布中芳纶纤维含量的增加,承载力增长越显著;IH...  相似文献   
74.
在考虑多源交通信息可能导致信息过剩,从而影响决策者出行选择的条件下,引入决策论的思想,通过对多源交通信息方式发布的特点分析,应用模糊物元理论,建立个体出行的行为选择模型,在熵值法确定客观权重的条件下,根据贴近度的大小对决策方案进行选择,克服出行者的主观经验判断。通过实例计算,证明了不确定型决策在多源交通信息影响下出行者路径选择方面的可用性,客观上能为其提供最优的出行路径。  相似文献   
75.
对于第二积分中值定理中的“中间点”的渐进性问题,将区间的端点推广到区间中的任意点,给出并证明了更一般的结论,改进和推广了现有的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76.
通过分析试验数据,评价影响腐蚀作用下钢筋与混凝土之间极限粘结力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腐蚀作用下,各关联因子对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粘结力的影响大小依次为:保护层厚度、钢筋直径、钢筋等级、钢筋锈蚀率、混凝土强度。  相似文献   
77.
在无信息、发布历史信息和发布预测信息3种信息条件下,分别建立了驾驶员的路径理解行程时间期望值的更新模型.通过建立一个含有2条平行路径的简单路网,对3种交通信息条件下驾驶员逐日路径选择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交通信息对驾驶员的作用与驾驶员路径选择的随机程度和对信息依赖程度有关;在3种交通信息条件下,路网均不能达到用户均衡平衡状态;交通信息的预测方法不同,预测信息对驾驶员路径选择的影响有差异.  相似文献   
78.
为精细化描述无信控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决策及微观运动行为,本文在行人过街行为分析的基础上,基于战术层-操作层构建行人过街双层模型。其中,在战术层面,针对行人分步决策特性,利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构建路侧和路中行人过街决策模型;在操作层面,针对传统社会力模型在描述行人过街时表现出的局限性,引入行人主动避让力和人行横道对行人的作用力,构建行人过街微观运动模型。最后,通过AnyLogic仿真平台实现行人过街双层模型仿真,并根据实际数据和仿真结果分析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相较于路侧决策模型,行人性别、停车视距内的车辆数和行人距潜在冲突点的距离这3个因素对行人路中决策结果影响更显著,引入行人主动避让力和人行横道对行人作用力的改进社会力模型,能更好地反映无信控路段行人过街时的行为特征。无信控路段人行横道处行人过街行为仿真模型的有效建立,能为后续行人过街安全改善方案提供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79.
行人作为城市慢行交通系统中的弱势群体,探究其过街行为特征,对减少人车冲突,提升行人过街的本质安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特定交叉口,设计自由过街及心理临界过街两种场景状态下的行人过街试验。分析过街速度、心理临界时窗及视觉特性等参数之间的耦合关系,选取风险感知因子与临界安全系数作为心理临界过街状态下行人风格的表征指标,构建过街风格识别模型,透析不同风格行人过街行为可靠性。结果表明:年龄对过街速度和心理临界时窗有显著影响;心理临界时窗与过街速度和信号灯区域注视概率呈负相关关系,与车行区域注视概率呈正相关;心理临界过街状态下,依据风格识别结果,男性谨慎程度高于女性,冒险型行人过街失败率为65.22%;冒险型老年人对自身运动机能的评估能力以及视觉搜索特征存在重要缺憾。研究结果可为交叉口基础设施设计与优化,行人过街教育与培训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0.
Road traffic accident fatalities lead to important private and social costs in the metropolitan areas of most low and middle income countries. An important share of these fatalities is due to injuries to the head and the neck. Helmets can provide efficient protection, but many drivers do not use them. We focus on helmet use behavior among motorbike users in Delhi. We use a detailed data set collected for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To guide our empirical analysis, we rely on a model in which drivers decide on self-protection and self-insurance. The empirical findings suggest that risk-averse drivers are more likely to wear a helmet and that this has no systematic effect on speed. Helmet use also increases with education. Drivers who show a higher awareness of road risks seem to be both more likely to wear a helmet and to speed less. Controlling for risk awareness, we observe that drivers tend to compensate between speed and helmet use. The results can provide a basis for awareness-raising policies. They also show that improvements to the road infrastructure risk leading to risk-compensating behavio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