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24篇
公路运输   270篇
综合类   245篇
水路运输   213篇
铁路运输   181篇
综合运输   2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7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74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5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61.
IntroductionA promising way to stimulate physical activity is to promote the choice for active modes of transport (walking and cycling). Over the past years, several interventions and policie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o stimulate this mode shift. However, information concern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interventions and policies is still limited. The aim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systematically review the effectiveness of interventions designed to stimulate a shift from car use to cycling or walking and to obtain insight into the intervention tools that have been used to promote and/or implement these interventions.MethodsFive databases were searched and articles published in English, Dutch, German, Danish, Norwegian and Swedish were included. Only studies that focussed on a mode shift from car use towards active transport in a general adult population, which were published in peer reviewed journals and which investigated effectiveness were included. Intervention tools used were categorized by using the model of Hoogerwerf & Herweijer, as either legal, economic (subsidy, reward system, penalty), communicative (written materials, behavioural tools) and physical tools (providing bicycles, providing better bicycle facilities at work, adjustment of the environment).ResultsNineteen studies met our inclusion criteria. Studies included described work-place-based interventions, architectural and urbanistic adjustments, population-wide interventions, and bicycle-renting systems. Nearly all studies (except three) showed positive effects concerning a mode shift. Most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used more than one intervention tool and the tools used differed between types of interventions. However, information about the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of these results was often lacking and the study methodologies used were not of high quality.ConclusionNearly all studies showed results in a positive direction. However, the quality of the included studies was mostly low and interven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poorly described.  相似文献   
62.
以成功应用于京沪线提速工程中的自动闭塞系统为例,介绍了ZPW-2000A的试验流程和模拟试验方法,并针对ZPW-2000A特有的小轨道探讨了模拟方案.  相似文献   
63.
舰用齿轮箱抗冲击能力时域计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找出舰船设备的潜在问题或薄弱环节,从而保证舰船的战斗力;以及为避免由于对设备的抗冲击性能不了解即进行冲击试验可能对设备造成的损坏,抗冲击数值模拟分析对于舰用设备是必要的。对舰用齿轮箱抗冲击能力进行时域数值模拟,使用MDT软件建立齿轮箱三维几何模型,利用HyperMesh软件进行前处理以及有限元网格划分,并将有限元模型导入ABAQUS软件,对齿轮箱抗冲击能力进行时域计算。分析数值模拟结果得到了齿轮箱典型部位处冲击响应,总结了齿轮箱抗冲击的一些规律,并找出了齿轮箱结构抗冲击的薄弱环节,为齿轮箱结构优化设计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4.
聚乙烯醇指示剂用于医院污水总余氯的测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医院污水总余氯测定新指示剂的使用。方法 参考《铁道法规汇编》提供的方法,应用PVA(聚乙烯醇)作指示剂进行余氯测定。结果 对4组不同浓度的样品用淀粉和PVA作指示剂进行测定,浓度分别为7.39、9.51、5.56、12.47和7.43、9.47、5.54、12.51mg/L。结论 PVA(聚乙烯醇)作指示剂,精密度和准确度均满足要求,且稳定性优于淀粉指示剂,故可取代。  相似文献   
65.
Scharfenberg密接车钩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列车发生冲击事故时,车钩缓冲系统和车体本身的设计能有效地吸收冲击能量,保护车底架不损坏。介绍了Scharfenberg车钩的原理和结构。对其连挂原理、多种缓冲吸能装置的原理和特点进行了说明。Scharfenberg车钩于20世纪90年代在上海地铁1号线上使用后,目前在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且能满足和适合中国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要求和运用条件。  相似文献   
66.
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轿车变速器的设计趋势为增大变速器传递功率与重量之比,并要求变速器具有较小的尺寸和良好性能。在给定发动机输出转矩、转速及最高车速、最大爬坡度等条件下,着重对变速器齿轮的结构参数、轴的结构尺寸等进行设计计算。  相似文献   
67.
行星齿轮机构是轮边减速器的关键部件。本文以某公司新开发的轮边减速器为模型,在SolidWorks中建立其三维模型,运用ANSYS Workbench有限元分析软件对其进行接触应力分析,查找其薄弱环节。仿真分析结果与台架试验结果基本一致,为轮边减速器的设计提供参考和指导。  相似文献   
68.
为促进平安交通建设,以地方交通运输系统安全管理现状作为评价对象,将反映平安交通 状况的指标划分为否决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三大类,构建平安交通评价指标体系,针对指 标特点提出各自的数据来源和评分方法。评价结果综合考虑社会公众满意度、指标数据可靠度以 及指标适用性调整系数。以某省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现状作为实例对该指标体系加以验证,评价结 果表明由该方法构建的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分可反映所在地区交通运 输安全管理工作的综合水平,与经验评价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9.
弯沉是我国沥青路面设计和施工质量控制中通常使用的一个技术指标。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沥青路面结构形式的变化,以及美国MEPDG设计方法的影响,国内学术界对弯沉指标产生了不同的看法。为此,从路面结构承载能力角度出发,对弯沉指标的力学含义、工程意义以及设计价值等问题进行探讨,同时,结合我国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使用状况,分析了弯沉指标对路面使用性能评价的作用,并初步探讨了半刚性基层沥青路面结构的耐久性问题。最终指出,完善弯沉设计指标是完善沥青路面力学经验设计方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0.
为分析性能指标随SBS含量的变化趋势及敏感性,避免由单个指标确定SBS含量所带来的偏差较大的问题,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沥青针入度、软化点、5℃延度、弹性恢复、135℃运动黏度等性能指标与SBS含量的关联性,从而确定改性沥青的SBS含量控制关键指标,并综合关联度高的指标来确定SBS的含量。结果表明改性沥青性能与SBS含量有着相关性,SBS含量对沥青的135℃运动黏度、弹性恢复、软化点、延度、针入度均有影响,其中对135℃运动黏度影响最为显著,沥青的软化点、弹性恢复、135℃运动黏度等指标与SBS含量有着较高的关联度。建立了基于软化点、弹性恢复、135℃运动黏度等性能指标的改性沥青中SBS含量的确定方法,其误差小于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