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30篇
  免费   215篇
公路运输   808篇
综合类   800篇
水路运输   591篇
铁路运输   402篇
综合运输   14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9篇
  2021年   103篇
  2020年   120篇
  2019年   74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86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200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32篇
  2010年   161篇
  2009年   163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16篇
  2006年   166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18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提出既有桥梁可靠度鉴定的一种新方法一全过程动态可靠度法,该方法综合考虑了抗力、荷载以及目标可靠指标等因素的时变性。基于全过程动态可靠度法,对马迹塘公路桥进行承载能力评估,预测该桥的剩余寿命。  相似文献   
992.
软岩超浅埋近接跨越既有隧道地层变形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地下工程中常遇到软弱围岩近接问题。深圳市丰盛町地下街D区就是软岩超浅埋近接跨越既有隧道的典型工程,它在垂直下穿埋设有大量地下管线的深南大道的同时上跨两孔地铁区间隧道,其最小埋深仅3.9m,结构跨度13.7m,地下街底部与地铁隧道顶部的净距仅为0.33m,地层变形控制十分困难。针对丰盛町地下街D区的工程特点,根据设计和施工方案,运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进行三维数值模拟,预测地下街施工引起的地层变形及地铁区间隧道变形以验证方案的合理性,总结出软岩超浅埋近接跨越既有隧道地层变形分布规律,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3.
船舶等许多工程结构在服役过程中的受载荷历程是一个随机过程.而变幅载荷下的载荷相互作用对疲劳裂纹扩展寿命将产生显著的影响.因此研究随机载荷作用下的裂纹扩展及定量计算对船舶结构的疲劳寿命预测的可靠性是十分重要的.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有效应力强度因子,以应力比和裂纹尖端塑性区尺寸为主要参数的随机载荷作用下疲劳寿命预测模型.该模型用于预测几种载荷谱作用下的裂纹扩展试验,结果表明预测结构和实验结果符合得很好.  相似文献   
994.
水下航行体波浪力理论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水下航行体近水面航行状态进行波浪力的计算,计算采用STF理论和Frank源分布紧密拟合方法预报波浪力响应以及用Newman细长体方法和3D修正方法计算水下航行体的二阶平均波浪力与力矩.该方法和计算程序已经过多次模型试验结果比较和验证.采用该方法就某水下航行体计算了二种水深、七种相对浪向下近水面波浪力响应,并给出了波浪力参数随水深变化与浪向变化的计算结果.  相似文献   
995.
首先提出了疲劳寿命的各因素灵敏梯度和灵敏度因子计算新方法,接着对确定性设计变量情况下的圆柱筒结构和含不确定性随机变量情况下的圆柱筒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了灵敏性分析,得到了在影响耐压厚壁筒概率疲劳断裂寿命的诸多因素中,材料特性常数c,n的总影响比其它因素的影响大得多,c,n的精确性是计算或评估厚壁筒结构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所得结果对圆柱筒结构的设计、制造与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6.
城市交通运行监测和预测是掌握交通运行变化特点,制定缓解交通拥堵策略的重要工作,其结果能为公众提供有效的路况信息,亦为政策措施的制定和效果评估提供重要支撑.有别于传统的短时交通预测,本文提出的预测模型不是针对相邻时段的运行状态预测,而是更长跨度上,针对日级别高峰时段交通运行状态的预测.构建了包含时间周期、特殊天气、节假日、限行、大型活动等因素的多维度影响因素集;以长期历史交通指数构建数据训练集,提出了基于梯度推进决策树的日维度路网状况预测模型.应用最优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精度可达 90%以上,与其他 4种回归模型的对比分析也显示,本文所提出的模型在各项评分中均表现最优,说明其更适合于大样本、多因素的回归分析.本文所提出的日维度预测模型对提升城市路网运行质量、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97.
针对用BP神经网络(Back Propagation Neural Network, BPNN)进行潜在高价值旅客预测时出现的特征表达能力弱、稳定性差、易陷入局部极值的不足,提出一种新颖的基于 RBM-GASA-BPNN的潜在高价值旅客预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聚类算法划分旅客类别,设置类别标签;然后利用受限玻尔兹曼机(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 RBM)提取旅客行为特征并确定最优BPNN 初始权值和偏置的寻优范围,又利用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enetic Algorithm-Simulate Anneal, GASA)对BPNN参数进行精调,确定了最优的BPNN初始权值和偏置;最后,利用优化后的BPNN对旅客进行分类预测.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克服了基于BPNN的分类预测方法的缺陷,具有更高的分类预测准确率和潜在高价值旅客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998.
短时交通流预测是智能交通系统的重要基础,其精度直接影响到交通控制和诱导的效果.对于交通流预测中的非参数回归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状态向量的选取.本文提出基于 ReliefF和 Delta Test的特征选择算法来对特征向量进行选择.首先使用 ReliefF算法根据特征和类别的相关性对状态向量进行快速初步筛选,加快算法的执行效率.接下来以 Delta Test为性能指标,使用遗传算法对状态分量的权重进行进一步优选.最后通过基于实际数据的算例,对本文方法优选的状态向量与时间序列状态向量,简单时空关联向量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本文的方法在一般交通状态条件下和突变交通状态下都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999.
为推进综合考虑多灾害作用桥梁设计理论的发展,综述了多灾害作用下桥梁设计方法在国内外的研究进展。首先梳理了考虑多灾害作用开展桥梁设计的起源与发展脉络,在此基础上明确了多灾害的概念内涵及灾害组合模式,着重介绍了基于性能设计方法的原理及其在桥梁结构抗灾设计中的应用,讨论了考虑寿命期性能退化以及基于全寿命成本分析的桥梁抗灾设计方法,最后提出了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研究结果表明:平衡不同灾害的设计需求以寻求最优结构性能,考虑灾害组合作用的设计需求以寻求满意结构性能是目前发展多灾害作用下桥梁设计方法的2条路径;但多灾害作用下桥梁设计方法的完整理论框架尚未系统性建立,在设计目标、标准体系、决策准则、优化方法、灾害组合等方面尚存在一些技术难题有待深入探索,基于性能及全寿命的设计理念在多灾害作用下桥梁设计过程中具有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00.
隧道火灾集中排烟系统集纵向和横向排烟模式的优势,应用愈加广泛。然而在排烟过程中,大量烟气易从离风机较近的排烟阀排出,极大降低了排烟效率并浪费了能源,为解决此类问题提出均匀风量集中排烟模式的概念,通过调节排烟阀开启角度,使各排烟阀排烟量均匀一致,最大限度的将高温烟气由火源附近的排烟阀排出。基于质量、动量和能量守恒方程,以排烟道内烟流为控制体,建立均匀排烟模式下关于排烟阀流速、排烟量、排烟阀开启角度和排烟风机风压关系的理论预测模型并求出解析解;同时,以港珠澳大桥海底沉管隧道为原型,建立世界最大断面尺寸沉管试验隧道,开展足尺验证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均匀风量排烟系统能够通过控制排烟阀开启角度平衡各排烟阀排烟量实现高效排烟的目的;提出火灾时应开启火源最近处排烟阀且在满足烟气流速限值的情况下,控制排烟阀开启数量,既能缩短烟气蔓延范围又能实现有效节能;均匀排烟模式下,各排烟阀排烟量均匀一致,排烟阀开启角度呈逐渐增大趋势,离火源越近排烟阀开启角度越小。最后,以10 MW火灾为例,通过足尺试验验证均匀风量集中排烟烟气运动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