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公路运输   4篇
水路运输   6篇
  2023年   1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影响耐压厚壁筒结构安全可靠性的因素颇多,而这些因素大多都具有或多或少的不确定性,因此,利用结构可靠性方法来研究这些结构的安全性越来越受到科研工作人员的关注.在进行这些结构的可靠性分析时,由于各因素对结构失效的影响程度不同,因此关于各个因素对结构可靠性影响大小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利用结构可靠性计算的直接积分法和灵敏度计算的最新成果,对压力厚壁筒的灵敏度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耐压厚壁筒结构屈服应力和工作压力的微小波动对耐压厚壁筒结构失效的影响比其它三个因素的影响大得多,其所占的百分比分别为41.60%、29.01%,故建议在设计、制造、使用时,要严格控制这两个因素的变化.本文的理论研究和实际结构的计算研究对压力厚壁筒结构的设计、制造、使用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首先提出了疲劳寿命的各因素灵敏梯度和灵敏度因子计算新方法,接着对确定性设计变量情况下的圆柱筒结构和含不确定性随机变量情况下的圆柱筒结构的疲劳寿命进行了灵敏性分析,得到了在影响耐压厚壁筒概率疲劳断裂寿命的诸多因素中,材料特性常数c,n的总影响比其它因素的影响大得多,c,n的精确性是计算或评估厚壁筒结构疲劳寿命的关键因素,所得结果对圆柱筒结构的设计、制造与使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从道路交通安全角度出发,结合陕西境内西宝高速K271+700~K312+345运营现状,依据系统性、独立性、简明性和可行性等原则,制定了适合此高速公路运营的评价指标体系,同时建立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根据模糊综合评价原理,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此高速公路运营现状进行了评价和分析,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高速公路运营安全评价提供了可量化的科学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4.
文章首先介绍了响应面法的基本原理,在有限元结构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响应面法建立了带肋圆柱壳结构的强度失效方程,并将响应面法与一次二阶矩法相结合,解决了参数的当量正态化和独立化问题,最后应用此理论对带肋圆柱壳结构的强度进行了可靠性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响应面法的一次二阶矩法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5.
运用统计学原理,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反映山东省17座城市市政设施水平的10个指标进行分析,建立因子评价模型,得到各城市市政设施因子得分和综合排名;同时采用聚类分析法将这17座城市分为四类,旨在引入一种新的评价城市市政设施水平的理念.  相似文献   
6.
去年6月份某所退休职工李镇买到了8号楼2层一套三室一厅、面积为108平方米的大套间,李镇夫妇俩那个高兴劲儿就别提了。可是当他们打开房门,在房间里转了一圈以后,脸上的笑容没有了——房子大梁根部已有裂纹,墙面上也有明显的裂缝,阳台上水泥已经剥落——面对“危房”他们再也笑不出来了。住进如此“新房”如何得以安度晚年?做什么事都善于追根问底的老李又围着整幢楼房转了一圈。此楼为三层楼,三层的住户都已装修完毕,他们把阳台都用水泥封了起来作厨房,是不是阳台超载引起大梁根部有裂纹呢? 带着这个问题,李镇走访了建筑方面的专家,证实了确实是阳台装修超重引起的。李镇本着对别人、对家人安全负责的态度向封阳台的住户说明情况,告  相似文献   
7.
8.
为研究山区公路长隧道进出口段车速变化规律,对4名驾驶员在陕西省蓝小(蓝田—小商塬)路牧护关隧道进出口段的运行车速进行采集,分析其变化趋势,得出一般车速变化规律;结合隧道进出口段事故分布情况,分析了车速与事故之间的关系,发现运行车速与平均速度差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内压厚壁简结构的可靠性分析和可靠性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伟  李雪玲  梁斌  谢镭 《船舶力学》2005,9(2):90-98
本文首先进行了厚壁筒结构的失效分析,建立了厚壁简结构失效的强度失效状态函数,接着研究了结构可靠性计算的直接积分法,分析了直接积分法中涉及到的三个关键技术问题,最后进行了厚壁筒结构的可靠性分析与可靠性设计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厚壁筒结构设计变量的均方差对结构的失效概率有较大的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应加强其质量控制.本文的研究结果为厚壁筒结构的设计、制造提供了有价值的理论参考,其方法可以应用于船舶与海洋工程、建筑、机械、化工等领域,具有较大的理论及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交通事故中两轮车骑车人头部碰撞工况,通过事故重建对汽车-两轮车碰撞模型进行验证,针对轿车和SUV车型分析了头部碰撞区域、速度和角度的差异,结合现有行人保护测评要求提出了测评建议。结果表明:骑车人头部碰撞速度与行人头部碰撞速度差别不大;对于发动机罩前缘高度不高于850 mm的车辆,头部碰撞区域建议将包络线(WAD)范围从2 100 mm扩大至2 300 mm,碰撞角度为45°;对于发动机罩前缘高度高于850 mm的车辆,无需扩大头部碰撞区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