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6篇
  免费   36篇
公路运输   429篇
综合类   296篇
水路运输   27篇
铁路运输   22篇
综合运输   28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32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58篇
  2010年   51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37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在公路设计中,匝道作为互通式立交桥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是供上、下相交道路转弯车辆行驶的连接道。因此,匝道设计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立体交叉功能的发挥、营运的经济、行车的安全、线形的美观和工程的投资等。所以,匝道设计应按照其设计的依据,进行合理的安排布置并使用合适的线形。  相似文献   
62.
广佛肇高速公路端州互通A匝道桥为跨越三茂铁路而设,桥墩距离既有广茂铁路的最小水平距离为12.48m,轨顶以上桥下最小净高为18.731m,采用预制架设施工;下部构造为圆柱墩配桩基础、钢筋混凝土盖梁。为了减少对铁路客运的影响,施工单位与相关部门协商后,确定利用铁路运输的窗口期进行施工。施工难点主要在于施工安全的管控要求非常高,对施工时间的掌控要求非常严格。上跨三茂铁路架桥机架设小箱梁(跨径30m,预制小箱梁6片)时,需搭设临时防护棚,防护棚搭设与拆除时需临时封锁该区间铁路线路方可进行顶棚搭设及拆除作业。搭设及拆除顶棚时需三茂铁路线路给予时间窗口。  相似文献   
63.
为满足隧道智能调光技术的发展要求,提高隧道入口段驾驶员安全舒适性,利用眼动仪进行实车试验,研究公路隧道入口段驾驶员视觉特性.采用瞳孔面积变化率和反应时间表征驾驶员行车舒适性及安全性,建立与亮度折减系数、车速2项指标的回归模型,并以此基于确定高速公路隧道入口段照明动态阈值区间.以张承高速(张家口—承德)小三岔口隧道为例计算隧道入口段照明动态阈值,求解得到满足小三岔口隧道行车安全舒适性的亮度折减系数区间为[0.033,0.050],对调光方案进行节能计算,方案实施后预计隧道半幅在24 h内约节能20%.该模型可保证各时段隧道入口段照明环境满足驾驶员视觉需求.   相似文献   
64.
高速公路隧道入口区域交通事故率高于普通路段,尤其是追尾、撞击洞门事故频发,容易造成群死群伤。为提升高速公路隧 道入口区域的交通安全,在《公路隧道提质升级行动技术指南》对交通工程设施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提出隧道入口区域交通工程设 施应满足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和驾驶任务的基本原则。隧道入口区域典型问题集中于可变信息板、标志信息和视线诱导设施上,主 要是信息组合不良、交通标志位置不当、诱导信息不连续和不一致。由此进一步提出隧道入口区域标牌内容、形式和位置的设置建 议,并提出通过增设环形立面标记、隧道轮廓带、警示型线形诱导标、柔性警示柱和防撞桶等视线诱导设施来加强隧道入口区域的 视觉环境过渡的方法。最后,基于空间路权、驾驶人因和驾驶任务3 个基本原则对交通工程设施改善效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65.
喇叭口型互通立交是高速公路最常用的立交样式,事故调查数据表明一些A型喇叭口左转半直连匝道的事故率显著高于平均水平,汽车频繁撞击位于曲线内侧的中间分隔带护栏.为揭示此类事故的形成机制,建立了A型喇叭口互通立交的三维数字模型,运用"人-车-路"闭环仿真的方法模拟了车辆在立交匝道上的行驶过程,从仿真结果中提取汽车运动学响应和汽车操纵量,确定了安全通过事故匝道的转向需求;然后结合实车驾驶过程中的前方道路环境的视觉影像以及基于道路轮廓的曲率估计,得到了事故的发生机制:从卵形线的小圆驶向大圆时,卵形线的中插回旋线以及前方的大圆在视觉上会误导驾驶人高估道路曲率,导致驾驶人采取了维持转向盘不动或者转向回调量不足的错误操作,使行驶轨迹朝曲线内侧偏离了行车道,进而与中间分隔带护栏发生碰撞.最后,根据事故的发生机制提出了靶向性的安全改善对策,研究成果为降低喇叭口互通立交事故率、改善运营安全水平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66.
匝道是钢筋混凝土桥铺装层病害产生较为集中的地方,这与车辆荷载对其特殊受力影响有很大的关系。该文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以宁波绕城高速公路桥面铺装为模型,着重分析在不同匝道坡度及转弯条件下,车辆荷载对铺装层顶最大拉应力和层间最大剪应力的力学响应,为减少铺装层的病害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7.
针对高速公路传统收费方式的弊端,介绍了入口无人值守系统在高速公路上的应用。阐述了系统组成,系统技术评价结果与分析,综合认为该系统的应用明显提高了收费站的自动化水平,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8.
分析了高速公路立交入口区域车辆行车特征,提出了碰撞危险指数概念,考虑了碰撞可能性系数、碰撞车辆速度差、目标车道跟驰车辆在碰撞时的速度、加速度、前后车辆间距5个因素,将入口区域车辆可能发生的碰撞行为分为5种情形,研究了5种情形的发生条件,建立了相应的风险评价模型。针对不同的主线车辆运行车速、车头间距和匝道驶入车辆运行车速...  相似文献   
69.
基于快速路实测数据和微观仿真数据,从交通流基本图、交通流状态空间传播、匝道与主线流量关系和车道横向分布特征4个方面对比了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特征.结论表明:由于匝道车辆汇入的影响,匝道合流区与基本路段的交通流特征存在较大的差别,在城市快速路的规划、设计、管理和控制中都应该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70.
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隧道群交通安全水平,研究高速公路隧道群出、入口段驾驶人视觉信息认知过程和变化.针对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变化规律,选用9名驾驶入进行隧道群环境中实车试验.采用眼动仪,记录行车过程中驾驶人视觉特征参数.应用统计方法,分析试验数据特征.运用神经网络技术,模拟视觉特征参数变化,并建立相关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在逐渐接近特长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