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8篇
  免费   83篇
公路运输   1282篇
综合类   820篇
水路运输   544篇
铁路运输   531篇
综合运输   84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78篇
  2021年   88篇
  2020年   92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128篇
  2014年   163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210篇
  2011年   182篇
  2010年   149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04篇
  2003年   143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93篇
  1999年   61篇
  1998年   42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2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23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5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内大跨径的斜拉桥的建设工程不断增多,有效的控制主梁悬臂的施工线形控制是确保斜拉桥合龙的关键,同时也是确保桥梁质量控制和建设安全的重点部分。而在施工时受多种因素的影响,进而导致线型的控制存在一定的难点。在下文中以某特大桥为实际案例,进一步探讨斜拉桥悬臂施工线型的控制,进而为后续其它类似工程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船舶在通过船闸和升船机等通航设施时因超吃水会导致安全事故,目前常见的船舶吃水检测方法均存在弊端,无法满足检测需求。结合超声波衍射原理,设计一种基于侧扫单波束阵列的吃水检测系统,详细介绍该系统的组成及功能,并在葛洲坝船闸进行安装和测试。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水质适应性强、易于安装、维护方便等优点,能够有效检测船舶动态吃水,测量值与实际核实吃水值的标准差小于0. 086 m,对过闸船舶具有一定的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提出了一个预测单桩荷载-沉降关系曲线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该网络模型包含两级网络,第一级网络以桩长、桩径、桩侧土层的分布情况,桩侧与桩端土层的物理力学指标为输入元,来先预测出单桩的极限承载力及其对应的极限沉降;第二级网络以第一级网络的输入元和输出元作为其输入元,进一步预测各分级荷载下桩的沉降。实际预测精度一般能达到15%以内,且稳定性较好,表明神经网络模型略优于通常的经验公式方法和数值方法。  相似文献   
4.
酉水河王村特大桥初步设计简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中 《中南公路工程》2003,28(2):103-105,107
介绍了张家界至罗依溪公路王村酉水河特大桥初步设计中的一些特殊情况,该桥桥型复杂,结构新颖,具有一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预应力钢束伸长值计算公式的推导,以及伸长值计算应注意的问题,通过例子说明小跨简支空心板梁单端张拉比两端张拉有效预应力要大。  相似文献   
6.
扼要地介绍了大直径空心桩的成孔、空心桩节的预制、安装和压浆成桩等施工工艺过程及其注意事项,可供施工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7.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迅速发展,大跨高墩连续刚构桥已经在桥梁工程领域得到了推广和应用。黄延高速公路第六合同段老庄河特大桥为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该桥上部结构采用悬臂灌注。本文重点分析该桥悬臂灌注过程中T构在静风荷载作用下的空间结构行为及静风稳定性,为工程施工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鲁强  金玉 《铁道建设》2007,(3):44-49
预应力拱支单层网壳结构体系是在综合了单层网壳和预应力拱结构等的优点的基础上,构思出的一种新型大跨空间结构形式。本文比较了该结构体系在三种工况下的受力变形性能,结果表明该杂交结构能充分发挥两种结构形式的受力特点,整体受力性得到明显改善,显示出该新型杂交结构体系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本文引入单宽影响线概念.以悬臂板为例,给出固端弯矩的简捷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0.
在理论上论述了非线性理想倒退分析的计算方法,提出严格按照施工顺序,逆向地对结构进行考虑几何非线性和混凝土徐弯影响的倒拆分析计算,从而得出各施工阶段结构所应有的内力和位移,同时还提出了计算机模拟结构体系转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